第九章 誰騙誰?誰能騙誰?(第2/5頁)

劉邦的使者見趙高,要和他談什麽事呢?不管怎樣,總之對秦二世都不會是好事。我們按常理推想,他總不可能是代表劉邦來投降秦二世的,對吧?

這一刻劉邦心裏想的應該是,當年楚國義帝曾許諾“先入關中者為王”,而如今項羽已大敗秦軍,他無論如何都要比項羽先進關中。

怎麽樣能先入關中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能兵不血刃進入關中。誰能幫助他兵不血刃進入關中呢?這個人選,不就是沒有退路的趙高嗎?

局勢已經糜爛到這個地步,丞相不用負責任嗎?丞相如果不用為局勢負責任,那前面兩個丞相馮去疾、李斯又是怎麽死的?

趙高怕二世質問他,索性就說他生病不見二世。趙高不朝見,二世急了,不斷派使者來責備趙高,要他盡快解決盜賊的事情。於是趙高害怕了,和女婿鹹陽令閻樂以及弟弟趙成合謀,他說:

上不聽諫,今事急,欲歸禍於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嬰。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

你看趙高的反應,天下為什麽糜爛到這個地步?都是因為“上不聽諫”,與我無關。前面二世想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大臣,如今趙高就想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二世,這對君臣簡直就是一丘之貉。

趙高這時打算要換掉二世皇帝,重新立公子嬰為君。名義上是“子嬰仁儉”,實際上是因為這樣的人最好控制。

趙高如何殺二世?這場弒君之役,《史記》有著詳細的描述:

使郎中令為內應,詐為有大賊,令樂召吏發卒,追劫樂母置高舍。

遣樂將吏卒千余人至望夷宮殿門,縛衛令仆射,曰:“賊入此,何不止?”衛令曰:“周廬設卒甚謹,安得賊敢入宮?”樂遂斬衛令,直將吏入,行射。

郎宦者大驚,或走或格,格者輒死,死者數十人。郎中令與樂俱入,射上幄坐幃。

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擾不鬥。

“使郎中令為內應,詐為有大賊”,又看到這個“詐”字沒有?這是關鍵詞,我們最後會講。

郎中令謊稱有大賊要攻擊鹹陽宮,於是趙高就命令閻樂帶人殺進宮中。特別注意下面這六個字,“劫樂母置高舍”。閻樂是他的女婿,趙高卻派人把閻樂的母親綁架回來關在他家裏,這就是人質,讓閻樂不敢違背他,只能幹到底,這不就是一群小人嗎?

閻樂攻入宮中,把負責守衛宮殿的衛令仆射都抓起來問,有大賊殺進宮殿來,你們為什麽不阻止?衛令說,我們在宮殿附近都設有崗哨,沒有人回報說有賊入宮啊?可憐的衛令,你還跟他講道理,人家是來跟你講道理的嗎?閻樂連回答都懶得回答,幹脆就把衛令給宰了。

這時隨侍在宮中的郎官和宦官們,發現閻樂殺了進來,有的人逃跑了,有的人留下來格鬥。結果格鬥的人全部被殺光,郎中令和閻樂殺入殿上,箭都射到二世寶座的帳幕之上,就知道當時的情況有多危急。

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內,謂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於此!”

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皆已誅,安得至今?”

二世這時怒召左右護駕,左右全部跑光光,只有一名宦官,“侍不敢去”。你們看看《史記》用字有多妙,不是不願去,不是不能去,而是“不敢去”。

各位仔細讀這段文字。第一,二世稱呼這個宦官什麽?他稱呼這個宦官為“公”!公是尊稱,胡亥是天子,居然叫一名宦官為“公”!你就看看到了情勢危急的時候,二世悲慘的樣子。

第二,二世責問:“何不蚤(早)告我?”情況這麽危急,你為什麽不早點告訴我呢?還是把責任推給別人。今天到了這個地步,責任統統都是別人的,他自己完全沒有責任。

第三,宦官下面回答得更妙。我能活到今天,就是因為我沒告訴你真話,前面告訴你真話忠言的人,不是全部被你殺光光了嗎?如果我敢說真話,還能活到今天嗎?

這是多麽諷刺的一刻,胡亥怎麽會淪落到這個地步的?漢代有一句俗話:“誰為為之?孰令聽之?”事情到了這個狀況,是誰造成的?又是誰聽任這個事情發展至此的?簡單地說就是,情況悲慘到這個地步,到底是誰的責任?不就是二世你自己的責任嗎?

你的父親秦始皇固然施行暴政,但也給你留下了萬裏江山,留下了百萬雄兵,還留下了文武大臣,留下了宗室兄弟。這些能夠擔當國事的文武大臣,是誰殺的?不就是二世你自己殺光的!這些能夠幫助你的宗室兄弟,是誰殺的?還是二世你自己殺光的!

所以秦朝的命脈,是六國斷送的嗎?當然不是,是胡亥把六國的所有阻礙全部鏟平,他這個天子自己斷送了秦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