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驕傲與滅亡(第3/5頁)

你不說,大家也不敢說,並不代表你不會死。人,終究是要死的,誰也不會例外。別人不敢問,扶蘇也不在身邊,那秦始皇終究還是得面對這個問題。他已經病到實在沒辦法了,知道自己已經死定了,到最後一刻才決定賜璽書給長子扶蘇,命令他回鹹陽主持葬禮。

清·袁江《蓬萊仙島圖》

璽書已寫好函封,就等著被送出去。問題是,當時掌管皇帝玉璽的人叫趙高,他蓋印後卻遲遲不發。為什麽不發出去?因為在這一刻,趙高產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他知道秦始皇快要死掉了。他打算等上幾天,如果秦始皇真死了,他另有打算。

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

秦始皇終於死了,但故事還沒結束。要了解一個人物,必須連他死後造成的影響一並考慮進去。

始皇一死,巡行隊伍中位置最高的人物便是李斯,李斯卻決定“秘之不發喪”。為什麽呢?他的理由是“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所以除了“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外,不讓任何人知道始皇駕崩的消息。

在此又要請問各位,你們覺得李斯這樣做,是對還是不對?

這是一門用思辨學習歷史的課程,每讀一段,都得問自己問題,“思辨”才能開始。李斯這樣做究竟是對還是不對?我們按正面想,確實當時天下情勢不安,李斯害怕讓大家知道秦始皇在外死了,野心家會趁機生事,“秘之不發喪”沒什麽不對吧?

如果各位這麽想,恐怕想得還不夠細。為什麽呢?你可以隱瞞天下人、隱瞞諸公子、隱瞞大臣們,那都沒有錯。可是有一個人,你是萬萬不應該隱瞞的,那個人是誰?這個帝國的真正繼承人扶蘇。

前面不是說除了李斯外,只有“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道嗎?可見李斯沒有通知扶蘇。如果你李斯有一絲一毫的公心,在那一刻你可以誰也不說,但你不能不告訴扶蘇。你可以隱瞞天下人,你應該隱瞞扶蘇嗎?所以從這件事,明眼人就可以斷定出來一點——李斯有異心!

於是趙高和胡亥密謀,最後還說服了李斯:

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

他們就這樣幾個人串通,把胡亥捧上了大位。趙高這麽做不奇怪,因為他曾擔任過胡亥的老師,與胡亥關系匪淺。但我第一次讀這段時,就不免想到一個問題:

為什麽趙高敢大膽去說服李斯篡改遺詔?

歷史就是研究人的學問,你要明白人性,你才明白什麽叫作歷史。各位要往深處想,李斯是丞相,地位比趙高高得太多,趙高為什麽有膽子敢做這樣的事?李斯和始皇數十年君臣不離不棄,始皇將他從一個舍人提拔成為丞相,可以說就算始皇對不起天下所有人,也絕對沒有對不起李斯,如果他有一絲一毫的忠心,趙高的下場會是什麽?

說得更清楚一點,只要李斯不同意,趙高與胡亥的密謀,絕無成功的希望。李斯才是這場密謀中真正的關鍵人物,大秦之亡,不亡於趙高與胡亥,而正亡於李斯。

但是蒼蠅不抱沒縫的雞蛋,李斯到底是什麽地方露出破綻?我想,正是他的不願通知扶蘇,才被趙高看出來,原來李斯也不希望扶蘇繼位。

再問各位,你們覺得扶蘇收到賜死的命令後,他會怎麽做?

各位要明白,扶蘇此時並不是無權無勢的柔弱公子。扶蘇不僅為人“剛毅而武勇”,更重要的是他身邊有三十萬大軍,還有秦朝最強的大將蒙恬!

結果扶蘇竟然真的就這樣自殺了,詔書叫他死他就乖乖去死。他的死使得秦朝的命運走向了不可挽救的地步。皇長子收到命令,連復請都不敢,立刻就服從命令自殺,秦法之弊,實在可驚可怖。

根據《史記·李斯列傳》的記載,知道扶蘇已死的消息後,“胡亥、斯、高大喜”,大喜啊!你李斯怎麽能“大喜”?連漢高祖聽到呂後殺韓信的消息,都還知道“且喜且憐之”,你李斯聽到始皇的親生兒子、帝國真正的繼承人冤死,竟連一絲哀憐之意也沒有,真是禽獸不如!

為了騙過天下人,李斯、趙高和胡亥將始皇的遺體放在車上,繼續巡遊的行程。不管到哪裏,都假裝秦始皇還活著,照樣把食物送進車上。百官也像平日一樣奏事,由車內的宦官冒充始皇來批閱公文,再交給大臣們去執行,沒有人發現始皇已死。

各位可能會說,這怎麽可能呢?只要有一個大臣當場詢問一個問題,這不就穿幫了嗎?

放心好了,不會有人問的。各位忘了嗎?以前秦始皇不是曾經下令,不讓任何人知道他在哪裏,因此百官不能和他討論政事,只能接受他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