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記王朝 第五章 北伐定中原(第4/6頁)

事實證明,蔣介石是對的。

沒有糧食,沒有彈藥,面對北伐軍的封鎖,幾天之後,豪言猶在耳旁的吳佩孚居然率先逃往河南。

難道吳佩孚曾經的意氣風發、放言一統中國的豪情、敗而復起的堅韌都已遠去,突然由梟雄蛻變成了膽小鬼?

鑒於吳佩孚離開之後,其嫡系劉玉春、陳嘉謨在武昌硬撐了近一個月而不投降的事實,有理由相信他離開武漢是有原因的,至少不是為了單純的逃命,否則主帥以身作則,倉皇逃命,三軍將士爭先恐後效仿,武昌城將不攻自破。

盡管劉玉春、陳嘉謨的戰鬥意志仍在,能打能撐,但也有人撐不住了。

10月8日,吳佩孚的另一個手下吳俊卿率部投降。

10月10日,吳俊卿接應第四軍入城,劉玉春、陳嘉謨麾下的兩萬余精銳或殲或降。

北伐軍終於拿下圍攻了四十余天的武昌城。而漢口、漢陽已在九月中旬被唐生智攻下。至此,武漢三鎮全部落入北伐軍手中。

失去了武漢的吳佩孚吳大帥,已經蹦跶不了幾天了。

在攻克兩湖的戰役中,第四軍表現得最為出色,用屢克強敵、所向無敵的戰績為自己贏得了“鐵軍”稱號。其中,由周恩來組建的鐵甲車隊擴編而來的葉挺獨立團表現得尤為出彩,這支以黃埔軍校畢業生周士弟、曹淵和許繼慎等人為核心幹部的軍隊,基本都是以一比十的傷亡比例大勝敵軍。需要說明的是,葉挺獨立團是大革命時期唯一由共產黨全面掌握的部隊,因為這支部隊的骨幹大都是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和工農運動的積極分子。

盡管李宗仁的第七軍表現得也很不錯,但還是稍遜第四軍幾籌,不過他們馬上就有機會在江西戰場為自己正名。

北伐孫傳芳

北伐軍一路高歌猛進,蕩平湖南,殺進湖北,吳佩孚被揍得死去活來,為何直系的另一名巨頭孫傳芳卻按兵不動,坐觀成敗?

雖然蔣介石曾經派出號稱“小孟嘗”的天才說客何成浚(即何成濬)和孫傳芳談判,忽悠對方:我們國民政府承認你五省聯軍總司令的地位,請你保持中立,但這絕對不是孫傳芳不參戰的理由。孫傳芳有自己的想法,他的錦囊妙計就是等待北伐軍和吳佩孚拼個兩敗俱傷,他則以逸待勞,坐收漁利。

這可沒有冤枉孫傳芳,實際上北伐軍還在湖南的時候,他的軍事顧問兼保定軍校老師蔣百裏就為他指了一條明路:趁北伐軍在湖北與吳佩孚鏖戰,你率軍全力西進,奪取長沙,切斷北伐軍後路,北伐軍腹背受敵,必敗無疑。

但孫傳芳沒有采納,他決定先做一名看客,讓蔣介石和吳佩孚這兩名拳擊手在擂台上生死相搏,他靜靜地等待著這兩名對手倒下,最後由他來宣判比賽結果。

面對強大的對手,拆盟友的台、打小算盤等做法無疑是致命而愚蠢的。不過孫傳芳也算是一個聰明的沙場宿將,是不會將愚蠢進行到底的。

8月下旬,孫傳芳看到善打硬仗的前輩吳佩孚在和北伐軍的交手中連戰連敗,終於意識到:北伐軍實在是過於強大的對手,自己和吳佩孚是合則兩益,分則兩損,必須出手了!

孫傳芳果然不同凡響,一出手就是大陣仗。

派人同剛在“浙奉戰爭”中大打出手的對手張作霖談和,結成統一戰線,避免被張作霖在背後捅刀子。

調兵十余萬進入江西,攻取湖北湖南,斷北伐軍歸路,由他自己親自坐鎮九江指揮。

派遣老部下周蔭人帶兵近四萬,由福建進軍廣東,拔除北伐軍的根據地,圍魏救趙。

表面上看起來,這確實是一個無懈可擊的方案,只可惜蔣介石對孫傳芳早有防備。他對付孫傳芳的招數叫做“攻勢防禦”,簡單說來就是:我已經準備好了要揍你,只是因為一些客觀原因不能先動手。不過,一旦你要動手,我就先發制人,而且堅決把你往死裏揍!

蔣介石很看得起孫傳芳,他在江西戰場給對方預備了近五萬北伐軍,這就是為何幾乎只有第四、七、八三個軍活躍於兩湖戰場的原因,不是因為剩下的北伐軍偷奸耍滑不幹活,而是因為他們被蔣總司令安排在兩湖與江西邊境,隨時準備進入江西揍孫傳芳。

收到孫傳芳要動手的消息後,即9月上旬,北伐軍率先進入江西,開始了輝煌的兩線作戰!

敗仗

由於北伐軍動作夠快,孫傳芳的十余萬主力還沒來得及進入江西,因此北伐各軍一路凱歌高奏,趁敵軍兵力空虛之機打了很多勝仗。戰功看起來最大的,當屬程潛帶領的第六軍的兩個師和第一軍第一師,因為他們拿下了江西的首府南昌。

從戰績上講,這是一個十分出色的成績。可是從戰術上看,這支部隊已甩開主力幾天的路程,屬於孤軍深入,貪功冒進。更嚴重的是,他們被剛剛趕到的孫傳芳的主力包圍在了南昌,已經騎虎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