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底定(二)(第2/2頁)

雖然在某些地方上可能還殘存一些余孽和潛在的抵抗力量,但是對於如今淮鎮所掌握的滔滔大勢而言,也不過時無關緊要的介蘚之患了;完全可以交給後續跟進的武裝屯墾團和新組建的守備團、巡護隊,通過低強度的治安戰和武裝清繳工作,去慢慢的收拾和炮制了。

事實上隨著幽州之戰的展開,在黃河以南淮北境內的大後方,已經有新組建的防戍第六、第七軍架構在待命,就等共計二十三個營的建制得以補充過半之後,就可以移駐到河北和平盧道境內來了。

雖然因為所有產能優先供應主戰部隊的緣故,這些新編的防戍營只有不到四成的老式火器裝備率,其他都是用冷兵器充數,但是用來對抗和鎮壓,如今北地僅存的傳統武裝和舊式軍隊,還是有所優勢和上風的。

雖然之前有種種種的瑕疵和不完美的地方,但最後我得到和接手下來的幽州全境和局勢,也還算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結果;

除了以王淵為首及時投降以帶路黨之功,而得以保全身家名為的少數人之外,以故幽州節度使為代表的平盧道諸多傳統將門,及其世代經營和發展下來盤根錯節的諸多資源和利益群體,可以說是在這場大戰當中幾乎被摧折七七八八,而徹底一蹶不振了。

他們先是被迫死戰和消耗在城區攻防當中,然後被韓忠彥所發動內部清洗給殺掉一大批,最後剩下來的都被裹挾進了牙城據守,而又在淮軍毫無差別的密集火力打擊之下,引發的焚城大火當中幾無幸免。

就算會有一些躲起來的旁支遠房族人幸存,只要原本作為構成平盧軍隊骨幹的主要家族成員不存在了,也就幾乎沒有任何再起復和反抗的機會了。

而作為諸多藩鎮體系和將門世家的附庸和相對弱勢的從屬品,幽州本地的官僚系統卻是大都得以保全了下來,而得以繼續為我新建立的統治秩序服務。

看在他們積極配合和保全了大量本地文書資料档案的份上,我甚至給予了安撫和勉勵。

當然,這只是穩定一時的權宜之計,在不久之後來自淮鎮的接管人員抵達之後,他們就會被分批送到青州去,按照相應的職階和專長接受長短不一的重新學習和再培訓;

就和那些來自遼西、遼東、海東的外藩子弟和留用人員一樣,只有在每年一次的年終綜合考核(日常甄別和逐步改造)當中逐項合格了,才會被放出來獲得繼續任事,但往往就不再是原來熟悉的位置和地方了;也可以說是一種溫水煮青蛙式的處理結果。

接下來就是在短暫的休整之後,順勢解決因為主要戰力的缺失,而變得格外空虛的山後(燕山西北)七州,而將平盧道的版圖徹底納入囊中的的下一步攻略了。

而在我的本陣於幽州就地休整和後續輸送的人員、物資補充,逐批次的轉運完傷員和俘虜的期間;

作為負責為大軍開路的先行力量,在張憲帶領下由車營和驃騎兵組成的數營先遣打擊軍,已經分別穿過燕山南麓的喜峰口和古北口的天然險勝,而開始翻越燕山山脈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