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雲起(七)(第2/3頁)

作為殿後掩護大軍撤退的淮西廣濟軍和興元軍,在諸關守軍紛紛敗退下來,退許多馳援的部伍聽說敵騎追擊的消息,就自發潰散和逃回以後。從昨夜三更開始,已經在逆風暴雨、汙淖濁流中連續不斷地苦戰了六、七個時辰,竭力抵禦住敵騎的縱擊。

他們的阻擊已經收效,把大部分敵軍吸引到自己身邊來,並且把一部分已經縱深地楔入後方的敵軍先頭趕了出來。現在當楊可世受到敵軍圍攻時,許多分散的各自為戰的將士們,就紛紛聚合到他的周圍來,好像許多支流不可避免地要匯合到大流中來一樣。

因此,楊可世並不是孤立作戰的。雖然他事前沒有預期到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但也沒有感到意外。他們淮西軍最堅韌的一個因素就是到了危急之際,總有一些部隊奮不顧身地彼此相援,因此才能夠那只“滿萬不可敵”的歷次掃蕩和出擊中存續下來。

這時馬擴不再想到戰死的可能性,而產生了打贏眼前這一仗的希望。由於這種可能性之增長,他的其他願望也隨著增強。

他越來越感覺到自己方面力量之增大。最初是一群使用短兵刀的步兵跳躍著護衛在他左右作戰,使他能夠騰出雙手來發揮弓馬嫻熟的絕技。在淮西軍中,他的弓箭也是屬於第一流的。他挽弓發矢,連連把沖擊最猛的敵騎射倒在地上。

然後是一批接著一批的小股騎兵,也跟上來接應他們。他就與騎兵一起沖殺上去。然而那些敵軍也死戰不退,有時相互攪作一團,有時彼此互換了方向。轉戰多時而在周邊形成一個,以他為核心的戰鬥漩渦。它帶著無限誘惑力,吸引得敵我雙方更多的戰士前來參加作戰。使得它好像滾一堆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戰鬥也更加激烈了。

一陣勻稱的馬蹄聲忽然在他們腦後響起來,伴著馬蹄聲的接近是一陣外圍敵軍的驚慌呼喊聲。他們不用回頭去看,單憑這勻稱的節奏就肯定是我方一支節制有素的強大的騎兵部隊前來增援了。這支部隊來得這樣及時,碰巧正在這個關鍵時刻趕來,使楊可世身邊的將士都踴躍歡騰著大聲鼓噪起來。

這支應援之師由一員身著黑光鎧的騎將率領,麾下約有一千二百名黑袍黑甲的騎兵。除了人馬都披掛戴甲以外,他們每人都執一杆用沉重白杆木制成的釘頭大棒。當兩軍對薄、短兵相接的時候,長槍大戟難以發揮作用,使用這種稱手的家夥最能殺敵奏效。這種武器稱為“挺擊捧”。使用“錘擊戰術”專門對付身披重甲的步軍列陣和騎兵。

這是洛都方面在撤兵之前就布置好的一項保險措施和預備隊。乃是當代的大攝,在前來赴援的五路西軍每一路中都抽調出一部分精銳的騎兵組成這支“黑麟軍”,加以適當的整頓和在編,準備作為戰陣中一錘定音的決勝關鍵。

暫時配屬一部到楊可世手下之後,把他們集合起來隱蔽在陣後,養精蓄銳伺機再出。當殿後掩護戰打得十分劇烈的時候,白棓軍幾番請示,要想出去,但都被楊可世制止了。

他像有經驗的醫生一樣,知道一味好藥要在什麽時候投下去,才能收最大的療效。現在戰事已接近尾聲,雙方糾纏在一處戰士都已打得筋疲力盡。楊可世能夠支撐到最後一刻,知道自己已經掌握了勝機。這才在最後一次出陣前下令把黑麟軍再度進入戰鬥待機,現在經過整休後士氣百倍的黑麟軍這時突然生龍活虎般地從後方撲上來,正好起了最後一擊以收全功的作用。

楊可世眼看那員騎將,指揮全軍撲入敵陣。他們首先就在精神上以壓倒一切的新銳之氣挫辱了久戰疲勞的南軍,然後又在戰術上占盡優勢。黑麟軍碰到敵騎時不用其他武器,單仗著手裏這杆粗重的大棒,不是當頭一棒,就是攔腰橫掃。如果打不到人,就先對著敵軍的馬頭一棒下去。目的只在把敵人打下馬去,讓他們被踐踏於敵我雙方的鐵蹄下,以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

短暫左沖右突的重新一起之後,黑麟軍與楊可世所部再次分兵,前者率領其余的騎兵往南軍的左陣撲進去,楊可世自己則率領尤有余力的步卒,徑沖遼軍的右列。這兩支人馬迅速行動起來,勇猛地插進重整的敵陣中,宛如兩條不可方物的遊龍,夭矯自如地在層層的敵軍中間穿進穿出,把頹勢力竭的他們趕得七零八落。

只見此時再次鼓聲大作喊聲大起。在風雨之勢已殺,北軍的威勢重振之際;一杆繡著“淮西節度楊”的素纛大旗,倏忽在這個戰鬥核心中高舉起來。所有在第一線轉戰拒敵的馬步將士,都被它集合起來匯流成為一支銳不可當的巨流,緩緩掃蕩著已經成為強弩之末的南軍,把他們一步步逼回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