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徒變(二)(第3/3頁)

至於領下的哪些土族和番奴,就算死的再多,也和朝堂上的大人物們有一毛錢關系麽。

盡管如此,在從南海都督府到大梁開國以來的經營和布置之下,當初號稱海外八百家的諸侯們,經過歷代的分家裁撤廢並消減,到現今以五脈八葉為首的,零散分布的兩三百家。

特別是永嘉大進軍中,因為在西軍東進的數千裏潰敗之路上死掉或是失蹤,而導致海外各洲絕嗣和陷入內亂、紛爭的藩家,可謂是數不勝數。

而五脈八葉為代表的頂級大藩,也被以世代分享政治權益為代價,吸收進了朝廷中樞的政治層面,而變成諸多廣府的顯赫勛貴門宦之一。反倒是原本的領地和老家,被逐步的淡出和邊緣化。

由此,面對來自朝廷中樞的擠壓和進逼,海外諸侯們也數度聯手對抗和反彈,最終才促成了宗藩院,這個海外諸侯與朝廷中樞進行角力和協調的特殊存在。

雖然歷代變遷下來,在大多數時候的宗藩院,都是類似擺設和過場的所在,以至於被人當作待遇優厚的混日子和養老所在,戲稱為“養老院”和“屍積余氣院”,但是有一點關鍵,卻是始終不便的。

就是任何與海外藩家有關的詔旨和諭令,非經宗藩院的眾議程序,否則在領地上沒有任何的效力與大義。

因此,在南朝真正意義上的世家門閥,大致只有兩種。

一種是受國爵而蔭澤的勛貴世宦體系,代表了政治上撕逼的資格和在經濟等領域上的諸多特權,主要集中在以廣府為代表的權力中樞。

另一種,則是在廣大的外洲海藩之中,形同半個土皇帝的分藩諸侯們。就算廣府的貴胄們,再怎麽看不起他們也不得不對他們的某種權益和便利,在私下保留某些羨慕妒忌恨的情緒。

當然,也有兼長這兩種屬性和色彩的存在,不過那只是極少數可以走到頂端的存在,而且被幕府當局所深深忌諱和限制著。

至於缺少了這兩種屬性的其他地方上的所謂郡望大族,在他們面前也只能算是土鱉豪強,也就是簡稱的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