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出援(十四)

淮東,益都,方才送走一批編配好去向的新羅奴工後。

權領副將的湯懷,也剛剛提起筆來,覺得有些心緒復雜的,不知道如何的下筆。

身在淮東治下,幾乎每天都有一種日新月異的感觸,哪怕這種變化,是在極為細微的小處,才能夠感受到,但所謂的變化就是變化。

這位鎮帥大人喜歡營造,因此,走在道路之上,旁邊最常見的風景,就是形形色色的工地和熱火朝天勞作的人群,以及被開墾的土地和翻新的溝渠。

雖然對於那些江南籍或是淮上本地的士兵,這些東西似乎早已經習以為常,會被當作是大梁軍中的某種常態。

但對於出身正統國朝軍中的湯懷來說,卻怎麽能不感受到其中的差別和異同呢。不是一點兩點的變化,而是一種全新的發展和趨向了。

當然了,也因為是傳統軍中出身背景的緣故,他更多是從優勝劣汰革新去弊的軍事層面上,來看待這些東西,因此在習慣的言辭之間,也不免充滿了某種隱喻的溢美之詞和推崇之意。

而多少忽略了,其他更深層面的蘊意和用處。

這一次的例行報告,關於在淮東前線戰場上,新出現的鐵絲網這種輔助兵器,則是他這段時間關注的重點。

人在軍中,自由相應的喜好取向,但是要說與他比較意氣相投的,卻是現今武學中的指教官嶽鵬舉。

而作為聯校武備分校指教官的對方,也並不是總是呆在安全的後方,同樣也要定期帶著一批生員,輪戍到前沿去進行某種戰地實習的。

作為指名同行的成員之一,他也因此有機會親眼見識和實踐,使用這種名為鐵絲網的裝備,混搭和配合火器投射的新型戰術手段。

雖然在他看來,拿寶貴的抽絲鋼鐵,去做這種陣地攔網未免有些過於奢侈了,這一套鐵絲網的用料,至少可以卷出幾十件大眼子環鎧或是細網鎖子甲來。

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這東西在輕便易攜和實用性上,實在太多的好處了,不但能夠攔住步卒,也能夠相對有效遏制騎兵的沖擊,而且布設極快瞬息既可投使用。

同樣的負載之下,只要有一個輕裝士兵或是夫役就可以背負行進,而在另一個士兵的幫助下迅速展開,比起傳統沉重費事的拒馬和插槍,不知道要強過多少倍。

只要一小隊人馬,就可以迅速展開布設一個臨時陣地,遇到險要狹隘之處,甚至可以以少擊眾的就地長時間扼守。

而這東西的最大意義還在,在正常的野戰和意外遭遇當中,無疑能夠極大的削弱和遏制,北國所擅長的騎兵戰法;特別是對於擁有眾多弓弩和火器等投射裝備和戰術的南軍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的創新和改變。

因此,在逐漸裝配了這東西之後,淮東的掃蕩和巡遊部隊,就算是在野外遇到同樣數目或是略占優勢的敵騎,也可以從容不迫的與之對抗上很長一時間。

而作為在訓練和維持上,遠比步卒金貴和費事的騎兵,在同等數量下的對抗中,逐漸喪失了以騎對步的優勢之後,從潛在戰術的交換比和軍事層面上的力量對比,就已經輸了一籌了。

這同樣也意味著,在敵我之間基本戰術思想和軍事理念,被拉開了更多的距離和次代。

不由他不更多的看重和關注起來。希望國朝能夠善用這些消息,而在南方各線挽回一些頹勢和不利局面。

湯懷用炭筆寫完了例行報告,然後抹上一層油蠟,放到火上稍稍烘一烘,就算是完成了,然後放進密件的皮套裏。

只要他將這東西留在特定的位置,自有人將其取送到江寧去。

作為昔日清風明月的分支,又經營了上百年的時光,無論是四海衛和內樞五房的運作,已經精密老練到似乎無所不在的地步。

……

千裏之外的嶺南。

綽號肥孔的小孔特裏諾亞,乘坐的海船也再次出現在番禹港附近,迎面追著涼颼颼的冷風,看著被籠罩海霧中的港市,若隱若現的燈塔和鐘樓,不由讓他有一種淚流滿面的感觸和沖動。

“終於回來了……”

中土北地的冬天實在是太冷了,冷的都讓人來回一趟,就像是活脫了一層皮一般,就連他身上厚實的肥膘,也不免在無形的額消耗間,縮水了好幾圈。

哪怕是北地大妞的澎湃胸懷,或是番外胡姬的奔放腰肢,或是倭女百依百順的火熱身段,都沒有挽回和撫慰他對北地冬日,徹骨之寒的畏懼與心理陰影面積。

因此,在回到了冷風徐徐,卻依舊潮濕發悶的廣府畿內,卻讓他這個習慣了熱帶地區的胖子,感覺是無比的親切和舒適了。

通過長期的奔走和努力,他現在已經是淮東對外海陸貿易的兩大代理人之一,因此,同時也變相扮演了淮鎮對外交涉的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