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漸變(十五)

青州益都城,入主當地之後的第一次例行軍議兼戰情通報,正在召開。

如今先後加入的生熟新舊面孔,各種甲胄服色軍飾,幃帽圓盔璞頭,瓔子雉尾羽毛纏綬等,濟濟一堂也有將近八九十號人了。

當值虞侯姚仲平正在在場列席的眾人,做戰局和治下態勢的沙盤演示。

“經過前些階段各部將士的戳力奮戰。”

“我部已然成功剿滅了位於沂州、齊州一線……”

“絕大多數胡馬遊騎和態度不明的地方武裝。”

“另外收降和編遣地方土壕、塢堡、山寨的土團、義勇,鄉兵、義從等名目,大小二十六股……”

“自此兩州全境皆為本軍所有,共有十一縣治又六(小)鎮,其他市鎮村邑,尚未統計出來……”

“粗計各城編管下有三萬一千四百余戶,八萬六千五百十一口,不過仍舊是婦孺居多……”

聽到這裏,我微微點了點頭。

雖然這種所謂的全境控制,只是某種點對點的城池和要點的駐軍存在而已,在當地的影響和執行力,最多只到城郊附近的不遠處村鎮而已。

但這個結果,已經讓我頗為滿意了。要知道在不久之前,我們還是一支轉戰流離努力求活的孤軍,如今權已經坐擁數州,名分與實質上都實至名歸的一方守臣。其中的人生際遇還真是讓人唏噓啊。

“此外,我軍在當地還獲得了萊蕪監、尾山冶、雲山冶等七處礦冶,鑄造之所……”

姚平仲的聲音繼續道。

“外加上青州本地,及已占有的淄密各州,配下礦治,工場。”

“只是需待人手和物料的投入修繕,才能有所產出……”

“因為本軍掌握的人力和資源重量有限,按照經略府的規劃。”

“目前方略首要,當以采掘石炭為先,以備軍民取暖取暖兵日常生計所需……”

“鐵山並治所次之,是為兵甲修繕所需物料、備件,擬從各地編管大營中,抽掉人手前往修繕經營……”

“銅錫礦治又次之,可待開春時,就地募人前往……”

“然後方才是沿海的鹽業,即供民用,亦可發售取利,不過具體項目要排到來年初夏才有閑余了……”

“根據後續的布置,目前本軍的戰線已然重新推進到……兗州和徐州境內……”

“當前前正在獨山湖到微山湖沿線的任城、魯橋鎮、利國監、呂梁城、汴塘鎮一帶,就地鞏固城圍。”

“此外徐州治所的彭城要沖,依舊在本軍的掌握之中……並未遇敵來奪。”

“是否繼續維持現狀,或是追加防備……還有待定奪。”

總而言之,目前發展態勢良好,外部雖然所患,但不足以影響我們按部就幫的總體趨勢,還有一些則屬於軍中的人事安排和變化。

目前在禦營右軍的麾下,七個半的主戰營,第一、二、四的番號,與益都城內的數個直屬團隊一起,還是作為戰備機動力量,而駐留在青州境內的節點要沖。

而重建和補充過的第三營,則被駐留在了淄州州治的淄川城;第五營駐留在了沂州州治的臨沂城;第六營派駐在了齊州的州治歷城;第七營駐留在了海州州治的駒山城;作為前線的援應力量和外圍緩沖。

而建立時間最短,火器裝備尚不滿編的第八營,則被安排在了相對安全的密州待機整頓,以看好青州以東的大後方。

同樣的,戰鬥力比較強,經驗較為豐富的第一、三、四、五的四支滿編齊裝的輔軍大隊,各自配屬了一個主戰團,若幹個散兵團後,被安排在微山湖前沿,充作就地守備和預警力量。

此外,位於藤縣還有重編和補充後行營護軍,約五個營四千余人,外加的穆隆的標兵團(小營),張憲的車團和趙良嗣的獵騎營,三個機動力較強的火器軍序作為支援力量。由崔邦弼為前路兵馬都知,繼續統管前沿應敵諸事。

而其余的五只輔軍大隊,則被配屬到了分駐外州的那些營頭下,以單個輔軍團為單位,搭配若幹散兵團,用來控制州城以外的各縣城邑,兼帶維持和鎮壓地方。

這樣下來雖然有點前沿重點防禦,後方全面分攤的特點。

但主要考慮的對手和假想敵,還是那些四野裏遊蕩的藩部胡馬,以及可能去而復還的塞諸侯,這些布置已經足夠對應一時。

這樣可以節約出相對精幹的兵力來,進行其他方面的攻略和清理。

本陣正軍的第九營,也已經在籌備當中,架子都已經搭好了,只是缺乏足夠的火器裝備,而只能拿著雕琢成火銃的木頭杆子,暫時做隊操和行列,等待新裝備而已。

而在禦營右軍和行營護軍之外,還有正在編訓的踏白軍舊部,為首的六個營頭,則是已經是我碗裏的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