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定裝,突至

精疲力竭的從春明街回來之後,可怕的不是身體的負擔和疲累,而是幾只蘿莉樣生物,在阿蘿引導下,購物狂模式全開之後,帶來的精神壓力。

看著她們興高采烈的獻寶和討論著某樣很可能,才不過十幾文錢,卻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討價還價的煎熬(折磨?),才到手的小玩意、飾件之類的“成果”。

我真心是說不出的身心俱疲了,只可惜我還要繼續處理一些耽擱的事情。

孔吉吉獻寶一樣的,又拿出他的新改進的成果來。似乎是受到戰期將近的壓迫,那些研制軍器的匠師們,也被逼出了某種潛力。

這次是一只進一步輕量化的長銃成品。

國朝配發的長銃,過於笨重,動輒十幾斤到二十斤的分量,讓士兵負重行軍的體力消耗不小,再加上沒有合適的掛具,在行進過程中各種不便,也頗為人詬病。

因此我下定絕性要批量化定型,其中改良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盡可能的減重。

護木和槍托被削減的盡可能輕薄,槍管也有所縮短,比如在有限的殺傷和射程變動下,三尺半到四尺二不等的管身,被精確的減到三尺一寸六分五厘。

然後在試圖采用更堅固的材料和工藝,打造更薄更輕的管壁的努力,隨著炸裂的極限測試事故,和攀升的造價上,相繼受阻之後,開始轉向考慮縮小口徑的可能性。

比如,在不大幅影響射距和穿透力的情況下,通過口徑的縮減,有限減少裝藥和連帶後座力的可能性。

要知道這個時空,國朝的彈丸計量方式,居然是像另一個時空的鬼子戰國時代一樣,用稱重來表示,於是一些細微的詫異,就造成了通用標準上的很大麻煩。

最大的口徑足足有半寸,最小的口徑也有三、四分,因此,通過機械工具,精密測定的最後彈徑,被定在了三分一厘兩分。

約等於一公分10毫米左右,也就是接近後世大多數近代槍支的選擇標準,這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捷徑。彈徑的確定也等於裝藥量的定標。

(古代度量:1寸=10分,1尺約等於現代30.7厘米)。

這也是一個殺傷口徑的臨界點,根據在人類體型相近的豬類身上活體實驗,在這個口徑之上被圓彈打中的貫穿傷害和貫穿,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了,失能和放血效應幾乎是相近的。

而若是再小下去,則加工成本和次品率,又該上升了。

然後槍機的結構也盡可能簡化和整體成型,用水力鍛壓過的輕質鑄件,這樣七折八扣的一點點細節摳下來。

居然就做出凈重約十一斤的樣品來,如果是騎兵用免刺刀和掛件的輕量縮管版,則只有八九斤而已。

說實話,光看外形和分量,已經相當接近後世諸如美國南北戰爭中,夏普斯1849之類的遂發槍後期水準的。

而在這次的重大改進,卻是在裝彈的擋槽內,增加了一個鋒銳的閘片,隨著弧圈杠杆的送入動作,封好的紙包定裝彈,直接被切開彈尾,不用再用牙齒咬開再火藥和子彈先後分裝。

這樣至少省卻了兩個步驟,直接可以用燧石擊發了,如果將來有需要,還可以改成擊發式的火帽。

我親自測試了下。

扣下扳機之後,杜仲膠圈的密封卡槽,在火藥膨脹的後坐力下,擠壓擴張開來,堵住了槍膛後部藥池的擊發孔。

因此旁邊雖然仍有火藥氣體泄露,但是卻細微的多,雖然還是霧蒙蒙的一股子嗆人味,但是基本不怎麽影響並肩站在一起的友軍了。

我不由籲了一口氣,在出征前,總算有一只可以定裝生產的樣品了。

然後決定將其命名為——零式步槍,作為某種開創的紀念。

“最快的時間內先拿出至少一個團的備件來吧……”

我如此吩咐道。

“成本暫不再考慮中……”

另一種樣品,則是作為大量生產的廉價貨色,明式三眼銃,三個並列短管後面焊著一根直握把,就像是一把狼牙棍,裝藥後用敲打式火門依次擊發,然後像是掄棒一樣的近身肉搏。

主要是考慮配發給輜重人員和未來的地方治安維持人員。

然後,是輔助組的匠師,給我展示的是配套,便於行軍的掛具和背帶。

主要改進是槍套扣環部分,可以將槍支方便的固定在背囊和鋪卷的側面,而不是隨著身體大幅搖晃撞擊甲服。

需要時直接可以用一手松開固定的掛帶,另手將槍口由上推向前,而進入射擊姿態。而前胸布質的交叉彈帶,則可以方便隨時手邊裝彈。

而手銃的掛具,則可以方便的套在腿上,或是掛在腰間。

因為南朝的天氣下,多數皮制品有不耐磨損和容易發黴的弊端,因此這些大多數是帆布制品,然後表層塗蠟來防水浸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