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天災,人禍(第2/2頁)

而且,為了區別於歷史上那些寇邊外族,他們將自己的行為成之為——南下就食。

直道十多年前被攝政裹挾著天子禦駕親征,布局大破北藩聯軍於繞山口外,顯然,現今新一代的人口,又開始長成起來了。

如此下來。

保不住,朝廷又得額外增加一大筆開銷了。這樣從破了登州鎮得來的財貨和紅利,有所緩解的國計,再度變得緊張艱難起來。

作為朝中主兵的領頭人之一,他怎麽會不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系,相比兩淮大旱造成的動亂,那些橫行於道途的,大多數不過是饑而無食的百姓而已,畢竟還可以事後傭兵剿滅收平。

若是讓這些塞北分藩,成功“南下就食”,那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最好的結果是朝廷以付出厚利分化瓦解之,令其相爭而不能自古南下,或是僅有少量扣邊,也可以輕易打發掉;

而最壞的可能性,就是他們聯手大舉“南下就食”,然後突破延邊諸鎮的堡壘線,朝廷因此損失大量的人口和財貨物資,就算花了大代價,將他們重新趕出去後,還要費力重構延邊防線。

……

而還有一個最不願意發生的結果,就是這些塞北諸侯,開始相互兼並,然後催生出一個內部短暫統一的龐然怪物來,這也是洛都朝廷不惜暗殺收買分化瓦解,乃至出兵全力打擊,也要極力避免的事情。

他霎那間就在腦子中轉過多個方案和策劃。

……

兩河交界之處的混亂地區,似乎已經提早進入夏天了。

晴空萬裏無雲,驕陽似火之下,連標志性的水泊都明顯縮小了幾圈,露出滿是幹裂的泥灘和蘆根。

而梁山後山的海市,卻呈現出一種畸形的繁榮中。

官軍再度進剿合圍的消息,不但沒有嚇走這些逐利之徒,似乎不知道這種獨特的狀況,還能持續多久,而拼命在梁山被官軍進剿之前,將本錢和利潤盡可能的撈回來。

在這種氣氛之下,來自扶桑的鐵器,來自夷州和新羅的糧食,幾乎是被不計代價的輸送給了梁山,只是希望他們能夠堅持的久一些。

滿頭大汗的陳淵,正在清點一批新打造出爐的兵器,來了梁山之後,他發現自己變的兼長多能起來,或者說過去的底子和潛力,和嚴峻的環境和忙碌的日常,給一點點的壓榨出來。

大旱饑荒之下,有糧有武力的梁山,自然又得到了許多的兵員,早就恢復老營九都的規模,連帶後左右三部人馬,也恢復了編制起來,反而是武器有些不夠用了,這能用這些鐵器臨時改制的玩意,暫且湊合一二。

只是,他甚至有些懷疑,這些投奔者,其實是那些官軍故意放進來的,以增加梁山的物耗和負擔。只不過,這些事情自有人考慮,還輪不到他來操心。

因為他那位鄰裏的鵬舉哥哥,在對付官軍的進剿中嶄露頭角,頗有建樹,因此添為如今梁山的左軍正將,麾下堪堪也有兩千多號人馬,主要是那些來投奔的大隊小股之中,挑選出來比較擅長槍棒的壯勇。

連帶著他親近的陳淵,也水漲船高的北人尊稱為小師爺,擔待的是梁山諸位櫃頭之一的要職。算是這個小小山頭的重要一份子。

如今梁山的勢力架構隱然成形,羅大頭領掌握的老營,是梁山碩果僅存的老班底,也是現今梁山武裝的精華所在,聚集了所有的騎卒和機動力量的探馬隊,則掌握在他的弟弟,羅克敵手中。

而右軍正將劉琦,亦是梁山的老人,也是被諱莫如深的變亂之後,僅存的梁山將領,他的班底,主要來自梁山內亂之後,從那些外圍據點和附庸勢力,收縮回來的人手,算是梁山的第二座山頭。

而第三座山頭,自然就是陳淵的鵬舉哥哥,所統轄的左軍了。

而負責輔助事務的後軍,則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正將,而是由好幾股勢力構成,其中最大的一股,就是來自夷州的義從,主要都是些少年人,由義從頭領平將門帶領。

似乎受過相應的訓練,而頗有章法,充滿某種令行禁止的軍伍風範。

其次是柯山夢為首的登州舊屬,他們的人數最多最雜,但是能打能拼的人不多,反倒是以工匠和商人、船戶居多。

而那位羅大頭領,則是依靠老營和右軍的合力,對於外來戶和新人,保持了某種絕對的優勢和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