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薄發(五)(第3/3頁)

這就大大的不妙了,隱然有挑戰和動搖廣府就基本統治秩序的征兆,真正的反賊,而不是一群暴亂的前軍人而已。

之前籍著亂黨的名頭,黨同伐異,侵軋奪權,清算同僚,排擠對手,安插黨羽,可謂是得心應手,可要是亂黨真要是進了廣府城,不要說那些墨守成股的老厭物,就是他們這些在位的職權人士,也難逃罪責,所謂是一體皆休。

“亂軍之屬,豈是那麽好勾連的……更別說妄圖驅使為走卒……”

這是他曾經的老師兼資深顧問,被變相流放的“派遣”到外島去之前,留下的諫言。

“聚九州之鐵,難鑄此大錯……”

這個典故出自乙未之亂中,當初最堅定的保皇派,兼推翻梁氏專權的政治聯盟的核心人物——信國公,樞密副使張叔夜。

正當其他人彈冠相慶,終於將京師梁氏一黨的影響徹底誅滅,以忠良世族,宰相世家聞名的他,面對肆虐京師荼毒百姓士民的外軍,憤然撞死在太極宮前,留下的最後遺言。

因為當初就是他主張和策劃,瞞天過海麻痹當權的梁氏一黨,殫精竭慮的交引、串聯外軍,來剪除梁氏專權的朝局,但是他只猜中了開頭和部分過程,卻沒法預料到其他後果。

接下來就是在動蕩中,迅速將朝廷的權威和皇家的大義崩壞後,各地軍鎮一輪輪進京挾制淩逼天家的慘狀。

但是這個悔恨之言,並不能挽回任何東西,繼於被稱為瘋帝一脈有關的近宗遠支,在擁立帝位的變更遊戲中,被一遍遍的屠戮殆盡之後,作為作為罪魁禍首之一的宰相世系張氏一族,也沒能幸免,被各種打著龍武系淵源和旗號的勢力,追繳殺盡九族五代之內。

為了避免給南海梁氏興兵復仇的理由和口實,甚至連當初乙未年間倒梁聯盟,那批早死的重臣親貴,也被自己人挖處以十惡之刑,斬首鞭屍,但是絲毫不能阻止南海梁氏發起“慶熙北伐”和“嘉佑大進軍”中,各種一觸即潰或說遍地倒戈相迎的局面,連最死忠的人,也不免悲觀的哀嘆“人心不在李唐了”。

如果不是出身梁夏在安西扶持北唐小朝廷的承光帝,在各路西軍的支持下,橫空殺出,重續國運的話,那如今天下又是另一番樣子了。

很多保守戰亂流離之苦的歷代名人大家,將其當成愚忠禍國的典範來自省,並將這句名言,廣而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