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順天逆民秦統一(第3/5頁)

歷史偵探決定暫時擱置對秦始皇的一生作重新評價的重大工作,留待復原工程完成以後再進行。眼下,他決定低調務實,只是總結已經完成的工作,依據已經取得的工作成果,以秦統一天下為界,對三十九歲以前的秦始皇作一個簡略的評價。在作這個評價的時候,歷史偵探決定選取秦始皇的親族關系作為觀察的視點,以新發現的相關史實作為線索和根據。他相信,由此得出的看法將會是新穎的,其可信度也是可以經受檢驗的。

4. 頒獎台上的強勢明君

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歷史偵探寫出了評價秦始皇的階段報告書,準備提交給歷史法庭。因為最近在國外了解到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情況,感覺由大眾直接參與歷史審判將是未來的潮流,於是歷史偵探將報告書作了摘要,提供給將來有興趣有機會參與陪審的讀者們,如下:

通過最近的工作,我對秦始皇的親族們做了一次比較徹底的調查。在這次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對從前知之甚少的秦始皇的親族們,比如父親嬴異、母親趙姬、養祖母華陽太後、親祖母夏太後和弟弟長安君成蟜等人的情況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而且發現了從前不為人知的幾位親族,比如表叔昌平君、成蟜的母親韓夫人、嬴政王後楚夫人等;在兩位準親族的著名人物——仲父呂不韋和假父嫪毐的事跡中,也發現了諸多從前沒有被注意到的史實間的關聯。

通過這項工作,我們首次將秦始皇的親族網勾勒出了一個大體的輪廓;通過重建這些親族們所組成的關系網,觀察秦始皇在這個關系網中與親族們的互動和映照,我們在相當程度上復原了秦始皇的生存環境和發展條件。我們知道,個人的生命來源於父母,親族關系無疑是個人最基本的生存環境。在世襲制社會當中,出身決定了地位,親族關系更是個人發展的首要條件。把握住了秦始皇的親族關系,一個逼近歷史真實的、人性的秦始皇的形象,便有了復活的可能。

更為重要的是,這次調查,我們還首次對數百年來秦國外戚的歷史和秦國外戚幹政的歷史特點作了系統的整理,對於長達三百年、延續了二十一世代的秦楚兩國的聯姻關系,有了脈絡清晰的認識,並且第一次將左右秦國政壇八十年之久的楚系外戚集團的歷史真相揭示出來了。外戚幹政是秦國政壇的深層背景。楚系外戚集團主政,從秦昭王時代一直持續到秦始皇時代,秦始皇父子的政治生命,長期都掌握在這個集團手裏。可以說,外戚關系,特別是楚系外戚集團的存在,是秦始皇的生存環境和發展條件中不可忽視的重大背景。

忽視以上這些基本的要素,無異於割斷了歷史,結果就是將秦始皇視為橫空出世的奇特人物,贊美者稱他為千古一帝,將秦統一天下的偉業通通歸功於他的英明;攻擊者稱他是稀世暴君,將秦亡的責任逐一歸結為他的罪行。現在看來,這些意見都是情緒化的偏激之論,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偏離了評價歷史人物所必須具備的公正立場。

我的這次調查工作,從內容上看,主要集中於親族關系,從時間上看,主要集中在秦始皇從出生到統一天下的三十九年間。三十九年的時間,在秦始皇五十年的生涯中將近占了五分之四,他那曲折而輝煌的人生,已經過去了大半。在這三十九年間,他從幼年到中年,他的為人行事,他的政風人格,已經基本定型。在這三十九年期間,他從秦國的王子到秦王,再從秦王到秦帝國的第一位皇帝,他在歷史上的地位,也大體確立。根據對他這三十九年歷史的仔細考察,我們看不出暴君獨裁的跡象;更重要的是,我們看不到出現暴君獨裁的歷史條件——不受限制的絕對王權。相反,我們看到秦國政治社會傳統深厚,王室婚姻連接多國,親族關系錯綜復雜,君王的政治權力受到多方的制衡和限制。在這種生存和發展條件之下,我們所看到的三十九歲之前的秦王嬴政,是一位經歷了種種艱難磨煉,正在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賢明君王的形象。

另一方面,我們在調查秦始皇親族關系的工作中,也對秦統一天下的過程做了一次清理。清理的結果表明,秦統一天下的過程,是一個延續了數百年的漫長歷史過程。

這個過程,大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秦孝公時代(前361—前338年)。這一階段,可以說是秦統一天下的出發點。在這段時期中,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富國強兵,奠定了秦統一天下的制度基礎。

二、秦惠文王時代(前337—前311年)。這一階段,可以說是穩步東進的階段。在這段時期中,秦惠文王派遣司馬錯攻占巴蜀,將關中蜀漢連成一片,建立了東進的穩固基地;任用張儀破解六國聯盟,實現了東進的有利外交環境,北取上郡,南奪漢中,東進三川,開始穩步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