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馬遷誤信的故事(第3/11頁)

呂不韋獻有孕的趙姬給子異的故事,僅僅見於《史記·呂不韋列傳》,在《史記》以前的所有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中,都沒有這個記載。不過,在查找這個故事來源的過程當中,歷史學家們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與這個故事類似的故事,也出現在《史記》的其他篇章當中,這就是春申君獻有孕之女給楚考烈王的故事,見於《史記·春申君列傳》。相對於呂不韋這個故事的簡略,春申君的故事非常詳細,曲折動人,堪稱獻有孕之女故事的全本。為了便於對照分析,我們不妨敘述如下:

楚國的考烈王沒有兒子,丞相春申君非常憂慮。他四處尋找適合於生孩子的婦人進薦給考烈王,送進宮中的婦人不少,卻沒有一個生下兒子來。趙國人李園有個妹妹,天資絕色,能歌善舞(請注意,又是趙國,又是能歌善舞的舞姬),想獻給考烈王,聽說考烈王生不出兒子,擔心妹妹進宮以後,無子失寵,於是李園另外起了主意。

李園設法到春申君府上做了舍人,就是家臣門客一類的人物。

有一天,李園向春申君告假回家,故意回來晚了,被春申君問起原因,李園回答說:“齊王派遣使者來下聘,想娶我的妹妹,我與使者飲酒商談,所以回來晚了。”

李園的話,一下子引起了春申君的興趣,問道:“你已經接受了彩禮了嗎?”

李園回答說:“還沒有。”

春申君說:“我可以見見你的妹妹嗎?”

李園正中下懷,回答說:“行。”

故事下一步的發展,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春申君見了李園妹,大為情動心動,於是李園將妹妹獻給了春申君。李園妹得到春申君的寵愛,懷了孕。李園知道了,於是與妹妹商量,定出一個進宮的計劃來。

李園的妹妹察言觀色,找到合適的機會對春申君說:“王上看重君侯,君侯的寵信,即使是王上的親兄弟也比不上。如今君侯做丞相已經有二十多年,而王上至今沒有兒子。如此狀況繼續下去,一旦王上百年以後,王上的兄弟將繼承王位。新王即位以後,自然看重自己身邊的人,君侯的寵信怕是不能長久了。不僅如此,君侯多年主持國事,當權久,對王上的兄弟們失禮不周的地方也多,一旦新王即位,災禍將會降臨身上,那時候,君侯還想要維持丞相的地位,保持已有的封地,恐怕更是無從談起了。如今我已經懷孕,還沒有別人知道。我侍候君侯時間不長,如果借重君侯尊寵的地位,將我進獻給楚王,楚王必定會臨幸我。仰賴上天,如果能夠生下兒子,您的親骨肉繼承了王位,楚國就都是您的了。您想想看,以這種結果比較身臨不測之罪的前景,究竟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

春申君聽進去了,大以為然。於是專門為李園妹安排單獨的住所,首先避嫌隔離(也就是“謹舍”或“謹室”),然後推薦給考烈王。考烈王召李園妹入宮,於是生下兒子,立為太子,李園妹被立為王後。至於李園,他以王後之兄、太子舅父的外戚關系,受到考烈王的寵信,擅權用事。

4. 從女性視角看歷史現場

春申君獻李園妹的故事,是一個戰國時代以來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不但見於《史記》,也見於今本《戰國策·楚策》,兩者內容相同,詞句幾乎完全一樣,無疑是同一故事的不同版本。

這個故事,是一個很有生命力的活故事,在司馬遷以後的時代,還在繼續發展。在西漢末年大學者劉向所編撰的《列女傳》中,在東漢時代編撰成書的《越絕書》中,這個故事發展得更為完美,本來缺鼻子少眼睛的人物,都成長得眉眼齊全,相貌周正了。李園妹也有了正式名字,叫作李環,她不但“能鼓音”,會吹拉彈唱,還能“讀詩書,通一經”,被打扮成了符合儒家理想標準的新女性。

春申君獻李園妹的故事,作為文學故事來讀的話,生動有趣;作為文學作品的演變來考察的話,非常有意思(對於這些,我有另外的研究,留到那時候再來細談)。同一故事,如果作為歷史來考察的話,那就是破綻百出,荒唐無稽了。這種荒唐無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是一個一群傻子大聚會的故事。為什麽這樣說呢?

首先,獻有孕之女能夠成功的前提,就是有孕之女的接受者,一定是一個傻子,一個天下數一數二的大傻子。在這個故事裏,接受者是楚考烈王,他不但自己生不出兒子,還興高采烈地娶了一位已經有身孕的女子,將生下的兒子立為太子,將兒子的母親立為王後。如果說考烈王自己被簡單地蒙騙,那只是傻帽兒一個。他是國王,他有侍從,有禦醫,這些人都負有保護楚王、保證楚國王室血統純正的責任,他們也都被簡單地蒙騙了,那就是傻帽兒一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