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假父到底想要攻擊誰?(第2/5頁)

嫪毐之亂,是秦始皇五十年人生中最大的危機,既是最大的政治危機,也是最大的家庭危機。這件事情,不僅深刻地影響了秦始皇個人,也深刻地改變了秦國的政局,可以說是秦國歷史上罕見的大事,驚天的大案。然而,這件驚天的大案,在歷史上是一樁不明不白的疑案。千百年來,這件事情的真相就是不清楚的,是一團謎,令人疑慮環生。追究下來,環生的種種疑慮,都出於史書記載的不明。

一、嫪毐發兵,攻擊的對象是誰?史書上沒有交代。只說他“將欲攻蘄年宮為亂”,他為什麽要攻擊“蘄年宮”,他將如何為亂?史書上也沒有交代。

二、嫪毐之亂暴發時,嬴政在雍城舉行冠禮,嫪毐在鹹陽發兵。那麽,這個時候,帝太後趙姬在哪裏,她在做什麽?她與這次政變究竟有什麽關系?史書上也沒有交代。

三、嫪毐之亂暴發時,秦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這道王令,我們稱為“攻毐令”。接受“攻毐令”的第一位大臣是相國呂不韋,他與帝太後關系密切,也是介紹嫪毐給帝太後的牽線人,他在這件事情當中,究竟持什麽立場,有什麽行動?史書上沒有交代。

四、與相國呂不韋一道接受“攻毐令”的另外兩位大臣,是昌平君和昌文君。昌平君和昌文君都是封號,他們的官職是什麽,他們的名字是什麽,他們究竟是誰?他們與嫪毐之間,與秦王嬴政之間究竟有什麽關系?史書上也沒有交代。

以上種種問題,都是直接關系到嫪毐之亂真相的問題,史書上全都沒有交代。看得出來,司馬遷在《史記》中,雖然根據秦國史書的殘缺記載,披露了嫪毐之亂這件事情,但是,他對於這件事情的詳情和背景,也不清楚。

千百年以來,對於這個事件的種種質疑,就不斷地出現,問題不斷地被提起,遺憾的是,卻從來沒有得到完滿的解答。今天,我在系統整理秦始皇人生的基礎上,通過對現有史料的重新解讀,結合新出土的材料,運用聯想推理的方法,試圖破解秦始皇人生中這樁驚天的歷史大案。

3. 他想攻擊誰?

關於嫪毐之亂的目的,也就是嫪毐到底想攻擊誰,千百年來就是不清不楚的事情。史書上只是說,嫪毐在鹹陽起兵,“將欲攻蘄年宮為亂”,並沒有挑明他要攻擊誰。蘄年宮在雍城,故址在現在陜西省鳳翔縣西南,是一處用來向上天祈求豐年的齋宮,嬴政行冠禮,將在這裏齋戒告天。那麽,如果由此自然聯想的話,嫪毐的攻擊目標,他想要消滅的對象,應當是秦王嬴政了?然而,這種想當然的看法,實在是一種誤會。根據重新整理歷史的結果,今天我們可以明確地斷定,嫪毐發動政變所要打擊的目標,不是秦王嬴政。為什麽這樣說呢?

嫪毐是帝太後的親信和打手,他的一切,包括財富、地位、權力,都得自於帝太後的恩寵,他的重大行動,都代表了帝太後的意願。他發動這次政變,是得到帝太後的支持和指使,使用帝太後和秦王的印璽調動軍隊的,並且得到一大批擁戴帝太後的大臣們的支持。所以,嫪毐之亂的真正幕後人物,是帝太後;嫪毐之亂的真正發動者,是以帝太後為首的趙系外戚集團。嬴政是帝太後的長子,合法的王位繼承人,也是帝太後在秦國能夠立足的唯一憑借和資本,帝太後絕對沒有一絲一毫的理由對嬴政下手。

有人說,嫪毐與帝太後生有兩個兒子,據說嫪毐與帝太後之間曾經有過這樣的話,將來秦王過世以後,就讓我們的兒子繼承王位吧。由此看來,嫪毐發動政變,或許是想要擁立自己與帝太後的私生子為王。然而,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嫪毐與帝太後所生的兩個兒子沒有秦王室的血統,他們是沒有任何可能繼承王位的。這一點,不管是帝太後還是嫪毐,都是清楚得不能再清楚的。他們可以在私下裏講些如同“秦王百年以後,就讓我們的兒子即位”一類的私房話,但絕不可能將這種話拿到政治台面上來。這種話公開出來,就是大逆不道的謀反,是公然對有數百年歷史的秦國宣戰。嫪毐之亂,不可能用這種名目。

所以說,嫪毐發動政變想要打擊的目標,另有所在。那麽,這個目標在哪裏呢?我們認為,目標有兩個,第一在華陽太後,第二在呂不韋。為什麽這樣說呢?

我們前面已經講過,夏太後之死,成蟜之亂,嫪毐封侯,這是互有關聯的系列事件,背景是帝太後與韓夫人間的政爭。這一連串事件的結果,是以帝太後為首的趙系外戚勢力取得了勝利,韓系外戚勢力徹底地沒落。對於帝太後與韓夫人的爭鬥,楚系外戚的老祖宗華陽太後坐山觀虎鬥,樂見其成。然而,韓系外戚徹底崩潰以後,帝太後勢力的過度擴張,當然地引起楚系外戚集團的警戒和不滿。嫪毐暴露帝太後隱私的事件,授予了華陽太後打擊帝太後的口實。以華陽太後為首的楚系外戚,開始徹底地追查這件事情,他們希望利用嬴政親政的機會,清除嫪毐,剝奪帝太後的政治權力。正是在這種逼迫之下,得到帝太後支持的嫪毐狗急跳墻,發動政變,企圖用非常手段,消滅以華陽太後為首的楚系外戚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