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民

“上有房廬,下有兒女,和睦溫馨,謂之安寧;外有榮裝,中有愛心,內有自由,謂之喜慶。入則恬淡而安,出則平和相慶。”

作為南直隸的府城,安慶被中華旅行社如此解讀著他的地名“安慶”。如此這般的解讀,使得這裏總會吸引一些遊客的注意。

一座城池,800年的歷史,無數故事演繹於其中。

雖然正是夏時,但清晨時分在江風的作用下,多少總還帶著些清涼。天空於東方露出了一抹魚肚白。城墻上的鐘樓裏的鐘敲響了,低沉渾厚的鐘聲在城市上空久久回蕩著,這鐘聲同樣也是提醒著家中無鐘表的人們起床。即便是到現在鐘樓仍然發揮著它的作用,畢竟不是每個人家都舍得買上一塊鐘表。

城墻內的建築是青灰色的,幾乎一層不變的建築,甚至從幾百年前就聳立於城中,而在城墻之外,那片在數年前的戰爭中被夷為平地的地方,現在同樣也是房屋鱗次櫛比,一個緊接著一個,一片緊接著一片,其房屋的外形不但極為相似,而且都是一樣的顏色,從遠處望去青灰色一片。

城市的變化不在城內,而在城外,這一排排半新半舊的屋子,居住著來自各地的人們,自從開宏元年,安慶建起了的第一座工廠之後,一家家工廠相繼在城外土拔地而起,高大的煙囪整日朝外吐瀉著濃濃黑煙,這些工廠吸納著來自己各地的人們,人們在這些工廠中務工,居住在城外那些統一建成的屋子中,這是戰後重建的房子,每戶兩至三間正房,兩間廂房,兩至三間前廂。這些房子雖然看起來不怎麽起眼,但卻是安慶第一批建有衛生間、下水道的房屋,也是最早引入電燈、自來水地方。

不過,隨著大量新移民的湧入,這些規劃整齊的房屋中,已經住進了許多的租客,來自各地的租客分割著這些庭院。隨著天空漸漸通亮,城樓上的鐘聲敲過之後,整個城市蘇醒過來。淡青色的裊裊炊煙從各家廚房溜了出來,在街區的上空匯集成一片淡淡的青灰色霧團,潮濕的空氣裏彌漫著一股混雜著柴火與早飯的清香。曾幾何時,那些廚房都是位於前廂,而現在,前廂的廚房卻被主人家巧妙的隔成了房間,以租給租客,至於廚房則大都是用木板與院內搭出的木棚,這些市民總是會千方百計的增加自己的收入。

鐘聲、人們的話語聲隔著木板傳入房間的時候,阿越睜開了眼睛,借著窗戶透進來的光亮,他看了一眼這個狹窄的房間,墻上刷著一層白灰,這是一間用木板隔開房間,過去這裏曾是廚房,甚至就在地上的墻角裏,還有一根外露的自來水管,不過現在曾經的廚房卻被隔成兩間用於對外出租的房間,而這房間非常狹窄。僅僅不過只能放下一張桌,還有一張單人桌。房間只有不到兩公尺寬,2.5公尺長,可即便是這樣的一個房間,一個月的房租,也需要一塊錢!

晨曦透過窗戶投入房內,照亮半邊房間,黑暗籠罩在陽光照不到的地方。而在這個狹窄的彌漫著一股黴味的房間裏,躺在床上的阿越看了一眼書桌,桌上擺滿了書,那是從圖書館借來的書,當然還有一些是學校裏發的課本。

安慶的工學堂與家鄉的初小不同,這裏發有課本,每天的課業都很繁重,上午學的高小的文化課,下午學習機器理論,每周六還要到工廠中學習機器操作,總之,在這裏時間被擠的滿滿的,只有在周末的時候,才會有一天休息的時間。

但對於阿越來說,他不敢休息,他還要去圖書館裏看書,作為東家資助他上工學堂的條件——每學期他都必須取得優異的成績,只有如此,才能繼續得到東家的資助,三年畢業之後,他就會進入東家的工廠中,五年的合同到期後,如果他願願意,還可以繼續考進武昌工科學校繼續深造。

而他之所以會在校外租房住,是因為作為“委培生”,在學校中他並沒有宿舍,甚至在三年的學習之後,他也沒有畢業證,只有一紙“結業證”,雖是如此,但是仍然可以享有與普通畢業生一樣待遇。

當然,阿越並不在乎這些,他知道,從進入這所學校的那天起,正像多年來所期待的那樣,他的命運已經改變了。

“電動機……”

正在阿越回憶著電動機的原理時,在院子裏的堂屋中,一家人正圍在小桌前吃著飯。

“媽,老師說讓我們每個人帶著一塊銅元,說是軍訓的火藥費……”

杜鵬程埋頭大口吃著面條,嘴裏含糊地嘟囔著。一擡頭,他的眼睛盯上了坐在上位一邊面條的父親。

“爸,老師讓今天就要交!”

“錢錢錢,什麽都要錢,打仗便打仗就是了偏偏還讓學校裏的學生去弄什麽訓練,還要打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