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不甘(第2/2頁)

皇上的話讓文祥、桂良兩人紛紛點頭稱是,而桂良更是直接說道。

“皇上,這是非常時期,什麽事都要想到。”

漢臣不可靠,祖訓如此,尤其是在這個時候,更是如此,從張亮基、駱秉章以及葉名琛降賊那時起,對於漢臣包括文祥在內的所有滿臣,那份提防之心也就更濃了。

“是啊,這幾天朕心神不寧,覺得處處是不祥之兆。在張亮基降賊之後,先是駱秉章、然後是葉名琛,這些個封疆大吏一個個的接連降了賊,可謂是恒古未來之事。想我大清澤德天下,結果這些人不知報效,選擇反叛降賊,這幾天,曾國藩幾乎一天一個六百裏加急,奏報福建情形,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聽說,就是京城之中,也有人掛冠而去,一去毫無音信,有人去南邊做了官,難哪!自進了九月以來,京官們便紛紛告假,而且也愈來愈多,這不是好兆頭啊!”

人心散了!

奕訢在心裏這麽想著,幾乎是從漢逆奪了江寧起,就有京官紛紛告假,他們為什麽告假,究其原因倒是再清楚不過,他們不過是想改投門庭,但是卻沒有勇氣像有些人一樣,掛冠而去,到南邊做了官。

“皇上,當年三藩起事的時候,不也是這樣的局面,吳三桂一反,天下皆反,那時候聖祖的局面可還不如今日那!”

桂元試圖開導著皇上,作為他的嶽父,有些話他必須要說。

“皇上也不要疑心太重,我雖說也覺得的那些個漢臣不可靠,可像曾國藩和還有山西的趙子玉像是有良心的。”

桂元的勸慰聽到奕訢的耳中,讓他搖了搖頭說道。

“文人無行。何況他們都是漢人。用他們漢人的說法,就是‘非我類族,其心必異’,桂良,別看咱們滿人做了二百多百的天下,可是在漢人眼中裏,咱們還是外人,聖祖說過,咱們什麽時候都不敢忘了這話,可這幾十年那,咱們以為穩做了中原,卻差不多忘了這句話,若非如此,又豈會有今天的大禍,朕這個天下,接過來的時候,就是這個模樣,所以朕才格外難坐呀!”

有些話其實大家都明白,漢人不可信,打從進中原的那天起,這個道理愛新覺羅家的人就沒敢忘,非但一般漢人不可信,甚至就連同那些個漢人大臣也不可能,若是有漢臣在這裏沒準聽來卻有點刺心,可這說的卻是實話。

“萬歲,漢臣不可信,咱們現在也得用,要不然,就憑著咱們這麽些滿人,想守住大清國的天下是萬萬不能的!”

文祥在一旁為“漢臣”說了一句“公道話”。

“無論是曾國藩也好,趙子玉也罷,他們都是皇上的臣子,也算是為朝廷盡心盡力,多少總有些漢人有良心!”

“光有良心還不行!”

奕訢站起身來,走出了東暖閣,桂良和文祥二人便這麽尾隨在他的身後。今天天陰得很重,不過卻沒有雨,這時奕訢遙遙一指著北方說道:

“你們說,若是有一天,咱們出了這京城,去了滿洲,那些個漢人能放過咱們滿人嗎?”

皇上的這番話,讓桂良和文祥兩人無不是連垂頭,這話,誰都不敢說。回滿洲?無論是對桂良或者文祥來說,他們早就將京城視為自己的家鄉,至於滿洲……鬼知道那裏是什麽模樣!

“還記得明朝的永歷是誰用弓弦絞下的嗎?”

自然是吳三桂,提及此事,奕訢的話聲略微一沉。

“崇禎對吳家可謂恩重如山,可吳三桂又豈能念及些許皇恩?咱們對漢人有恩,可別忘了在漢人的眼裏頭,咱們還是滿人,到時候,若是天下大勢如此,保不齊,今天的忠臣裏,就會出個吳三桂來!”

“皇上……”

不等桂元說話,奕訢便伸手阻止了他。

“桂元,朕知道,若是想平定這漢逆,就必須要用漢臣,即便是他們再不可靠,也要用他們。可,可朕不甘心啊!不甘心大清國的天下,毀在漢臣的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