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飛旋的火龍

“號外,號外,我義軍挺進河南救民於水火,長毛不戰而逃……”

清晨漢陽的大街上,報童們大聲吆喝著,他們的口中是與戰爭有關的新聞,盡管同為“起義者”,但是在鄂省以及湘、粵兩省,非但官員士紳對太平軍沒有絲毫好感,就是百姓也是惡感十足,尤其是在武漢三鎮,百姓們永遠忘不了在長毛離城時,掠盡城中人口、盡焚城內外房屋的惡行。

對太平軍的惡感同樣反應在報紙上,在報紙上同樣將其稱為“長毛”,即便如此,也是“客氣”的稱謂,在督府的許多官員口中,私下往往稱其為“賊”或“寇”。

在報童的喊聲中,行人紛紛駐足購買報紙傳閱。這裏的百姓關心著這場戰爭,關注著前方的戰況。前線的勝利讓他們總算是松了一口氣,盡管他們對義軍充滿信心,但沒有分出勝負之前,人們總是會有些擔心。

“戰爭……”

聽著報童的喊聲,加特林在腦海中思索著這兩個字眼。

兩年前,作為機械工程師的他來到了武昌——他是來推銷他所發明的水稻種植機械的,他的這一發明在美國並沒有太多的市場,原因非常簡單,美國人並不是以水稻為主食。

實際上原本他根本就不知道中國,在“零丁洋海戰”後,整個美國所有的報紙上都在談論著這場海戰談論的中國人,一次偶然的機會,加特林看到報紙上提到“幾億中國人都以大米為主食”,正是這個新聞促成了他來到中國。

加特林認為在中國的市場更有利可圖,不過讓他有些失望的是,在他來到中國之後才發現在這裏中國人對於水稻種植機器,根本就沒有太多的興趣,等於無錢購買返程船票的加特林來說,他陷入了困境之中。

恰在此時,他的水稻種植機器引起了漢陽兵工廠總辦徐樹珊的注意,在經過演示之後,盡管機器的性能有些不盡人意,但是他在機械上的天賦依然為徐樹珊所欣賞,於是順理成章的他成為了漢陽兵工廠的工程師之一,主要從事農業機械的設計。

漢陽兵工廠並不僅僅只是兵工廠,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可以被稱之為中國的機器工業母廠,在其成立後,它不僅生產武器,同樣也生產各種機器,就像生產蒸汽機、鍋爐以及的長江動力公司,其最初就誕生於漢陽兵工廠的車間中,還有長豐紡織機廠,同樣也是如此。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國內沒有足夠的技術人員以及機器,而漢陽兵工廠在督府的財力、物力支持下,是一個擁有各種機械的大型工廠,且又擁有從各國聘請的工程技術人員。基於兵工廠自身的生產需要,在他們的幫助下,這座工廠便一步步的成為了現在的“機器母廠”,不過,很快它的這一榮耀就要被正在興建的“通用機械廠”所取代。可盡管如此,至少在短期內沒有任何一家工廠可以取代漢陽兵工廠在機器行業的霸主地位。

在過去的近兩年中,他已經設計出了多種糧食作物機器。播種機、收割機諸如此類以馬匹牽引的農業機器,盡管並沒有被推廣,但是讓人們看到了農業的未來——機器取代人力的未來。

雖然每個月都有超過120元的薪水,即便是在美國也是相當豐厚的薪水,但是對於加特林來說,他並不能滿足這麽“微薄”的薪水,但是他說他所發明機器卻很少被投入生產,這意味著他的發明沒有“商業潛力”。

也正因如此,加特林一直在尋找著合適的項目,最終,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加特林從徐樹珊那裏聽說軍隊需要的是射速更快的武器時,他預感到其中蘊藏著不小的商業潛力,畢竟中國現在的戰爭,可以帶來龐大的市場,市場的需求意味著龐大的商業潛力,而商業潛力則意味著財富。於是立即憑借自己的機械經驗開始設計這種新式武器。

在過去的十個月裏,他在借鑒了阿格爾槍工作原理和利普雷機槍多管布局的基礎上,完成了這種武器設計完成,就在兩個月前,加特林為這一設計申請了專利——就在去年,督府成立了專利局,而它的這個專利則是第101號個人專利。盡管它的這項設計看起來還非常粗糙,但這一設計卻是這一新型武器的基本設計理念。

“一定要請徐總辦了看看……”

加特林自言自語道。

作為兵工廠的工程師,他很清楚徐總辦對於武器研發的影響力,只要能夠獲得他的支持,那麽未來軍隊就一定會采購這種新型武器。

把想要獲得他的支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在漢陽兵工廠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一件“新型武器”推出,但是卻很少有被獲準生產的。

盡管知道獲得其支持並不容易,但是加特林卻對自己的成果充滿了信心,因為他知道,在過去沒有任何人研制成功過同類的武器,這種武器甚至將會改變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