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工部大學堂(第2/2頁)

沉思片刻,朱宜鋒想到了之前看過的工部大學堂模型,正是那棟學堂主樓讓朱宜鋒動起了修建“中式現代建築”的念頭。

“要不然,去工部大學堂看看?”

工部大學堂是工部創辦的工部學堂的“升級”,在各部學堂之中,論其規模其與戶部學堂相仿,但隨著一個個廠礦的建設對於專門人才的需求則在不斷的增加著,為此工部學堂更是幾經擴建,而其去年招生多達465人,現在僅在工部學堂教學的西洋教習就多達五十六人,而今年工部學堂更是計劃擴招至800名學生,而工部大學堂正是因其擴招而興建。

因為正值寒冬臘月,不利於混凝土施工,所以其工部大學堂的主樓以及校舍主體大都停工,停工後的工部大學堂內顯得冷清清的,當朱宜鋒來到這裏的時候,整個大學堂內幾乎沒有任何人。

又一次置身於工部大學堂主樓前,看著這個已經完成主體施工,顯露出其雛形的主樓,朱宜的目光中盡是欣賞之色。這棟大樓的主體二層,主門正立面由四根方柱支起一個是人字形的屋脊,二層上邊是個長坡的塔式四方屋頂,兩端及側面的入門處形制相似,與主門設計相呼應。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主門一邊的塔樓,尤其是塔樓的攢尖屋頂,頗有宋代時的重檐五滴水造型之風。在精致的細部設計襯托下,方形塔樓絲毫沒有突兀的感覺。

這是武昌第一棟真正意義上的將中國傳統式樣建築與西方現代建築技術,準確的來說是與“鐵骨混凝土”技術結合在一起的房屋,實際他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鋼筋混凝土應該算是中國的“傳統工藝”西方沒有任何關系——盡管這一技術是由法國園丁莫尼哀於1867年發明的,但是在這個時空,在武昌的重建過程中,卻在朱宜鋒的主導下大量應用了這一技術。

尤其是在鋼的生產問題解決之後,與歐洲要等到十幾年後才應用鋼筋混凝土制造花盆不同,在武昌的重建過程中,因為無法提供梁柱所需的大型木料,所以便采用了鐵筋混凝土梁柱,也正是從那時起,這一技術開始於武昌得到應用,而且其應用越來越廣泛。

所以……這種新型的建築技術,應該說是“中國的新型建築工藝”。與西方有什麽關系?現在歐洲人用水泥加沙子制成混凝土,蓋樓房、修橋梁。他們所利用的僅僅只是混凝土良好的黏結性,僅此而已。

鋼筋混凝土是我發明的!

又一次朱宜鋒暗自得意起來,這一技術將會成為“中國的傳統工藝”,相比於其他建築原料,鋼筋混凝土既能承受壓力,又能承受張力,造價還便宜,甚至就是在後世禁用的鋼筋混凝土的預制板,在這裏也得到廣泛的應用——其成本比木制樓板更為便宜,而且更為耐用,不需要考慮白蟻等蟲害的威脅。現在鋼筋混凝土這種復合材料正在成為土木工程建築中的主角。

“沒錯,與西方無關!”

朱宜鋒於心裏這般嘀咕著,看著眼前的這棟工部大學堂的主樓。他甚至有些期待看到其全部完工後的模樣,會不會像宮殿一樣壯觀。

“也許應該把這個設計師找過來,讓他去教教那些洋鬼子什麽是中國特色!”

這般自言自語時,朱宜鋒意外的看到雪地中,有一個人正抱著畫板,坐在一塊石頭上,似乎總在那裏畫著什麽。

這麽冷的天,他就不嫌冷?

走近了,可以看到他畫板上的畫,是工部大學堂主樓的水彩畫,準確的來說是那正門二樓門窗邊的吉雲,他正在勾勒吉雲,可以看到在那些吉雲的構型中借鑒了西方建築中的花卉的造型,花紋顯得極為復雜。

“如果在這裏修改一下,也許效果更好!”

注意到其似乎碰到了問題,作為旁觀者的朱宜鋒便以後世的欣賞眼光提醒道。

“沒錯,對這樣的話,就不像剛才那麽唐突了……”

郭子明點頭贊的同時,又回頭說道。

“你也是建築……”

話還沒有說完,看清身後人的模樣,郭子明連深鞠躬見禮。

“臣見過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