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工部大學堂

“我剛從中國來———我在瓷塔周圍跳了一陣舞,把所有的鐘都弄得叮當叮當地響起來!”

看著圖冊上的大報恩寺琉璃寶塔的外形,沃克斯的目光中全是濃濃的欣賞之色,甚至想起了與這座塔有關的安徒生的童話。

每當他翻過一頁建築的彩繪,他都會用一種興致勃勃的眼光去看待這些與歐洲建築風格截然不同的東方建築,作為一名建築師,他非常清楚,每一種建築風格都有其獨特之處。

兩年前,原本準備有意去美國發展的沃克斯接受了徐樹珊的聘請,來到了中國,他是英國最為知名的建築師之一,在英國曾經設計和創建了數個花園,他認為的建築應當直觀的融入周圍的景觀之中。這也為他贏得了榮譽。

作為一名英國設計師,在來到中國之後,他用了兩年的時間,在武昌城內外設計規劃了三座公園,同時也直接參加了武昌的城市規劃,而他的那種設計理念更是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將建築融入周圍的景觀之中,作為百湖之城的武昌有著太多的湖泊,而沃克斯則借鑒了中國江南的園林以及西方的景觀設計,將兩者完融和在一起,將整個武昌城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公園。

也正因如此,此時已經加入中國國籍甚至還娶了一個中國夫人的他才會負責“江北火車總站”的規劃。

“我希望這座城市是中國化的,而不是西方化的!”

面對面前的十幾位設計師,朱宜鋒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我希望未來這裏的建築風格都是‘漢洋混合’,弗雷德裏克、沃克斯,你們來中國已經很長時間了,也對中國的建築有一定的了解,歐洲式的建築作為城市場一個點綴當然可以,但是其卻不能作為城市的主體,畢竟這是中國的城市!”

所以提到這一點,是因為所謂的“江北火車總站”在未來將會是中國的首都,正因如此它不能夠是西洋化的,他必須是中國式的首都。更不能像後世的中國城市一樣,千篇一律的所謂的現代建築,城市之中放眼望去都是相似的高樓大廈、住宅小區都是火柴盒。那樣的城市和歐洲有什麽區別呢?

更何況對於朱宜鋒而言,他所需要的國都是一座環境優美的、整個城市就像是一座公園一樣的“大型公園”,需要的是一個具備中國風格藝術品。不僅僅只是鋼筋混凝土的堆砌。

“閣下您是說像這些建築一樣的中國式建築?”

作為建築工程師的唐寧指著圖冊上的宮殿反問道。

“這是一種建築風格!”

看著唐寧,朱宜鋒說道。

“我所希望的那些建築的主要的架構上和雕飾上面都是典型的東、西方的融合;就從建築上來說,建築結構采的是西式結構,但是整體上的樣式卻很像東方的宮殿式建築;在雕飾方面,裏面大部分都采用西式風格加上東方元素,而外面都以東方屋瓦及鬥拱為主要風貌並融入少許西方圖像元素。”

看著這些來自西方的建築師們有些不解,朱宜鋒知道他們並不了解中國的文化,甚至並不了解中國的建築。中國建築曾與歐洲建築、伊斯蘭建築並稱為“世界三大建築體系”。相對而言,中國建築歷史更加悠久,體系更加完整。

但是在西方現代建築進入中國的幾十年之後,第一代中國建築師們面對從天而降的外來文化一時束手無策,如何讓現代建築在中國生根成了最大命題。於是他們試探著在鋼筋混凝土建築上加上屋頂,也就是人們熟悉的“大屋頂”。這似乎有點自欺欺人的味道,但目的是好的,那就是要擁有“中國式”建築。隨著那些設計師們的不斷嘗試,他們重新審視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特征時發現,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不謀而合,這從根本上肯定了傳統中國建築的價值,也為現代中式建築找到了出路。

但最終,那一代中國建築師的努力,卻毀滅於戰火和其後的政治風雲之中,待到了二十一世紀,經濟上的崛起使得各地紛紛興建所謂的地標建築,北邊建了“大褲衩”,南邊馬上“小蠻腰”跟進;“銅錢”成了“最醜建築”還沒幾天,“大鐵環”又跳出來搶眼球;這些造型“新穎”的建築,設計也許出自哪個外國名家,身上也許有著某個名建築的影子,單挑出來看也許都不錯,但放在我們的城市,卻不那麽和諧。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對自身“式”的迷茫。任何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都有自身的特點與活力,這是建築的“核”。只有堅持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才能吸收外來文化的營養,豐富和發展本土文化,從而產生適應時代並專屬於自己的“式”。

“這樣你們負責城市的整體規劃,我希望這座城市是宜居的、是一座園林,至於那些建築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