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2/2頁)

“大都督,這科舉之道總歸才是天下正途,大都督欲擇以人才,還必須行以科舉!”

“不錯!科舉總是擇才正道!”

朱宜鋒並沒有否認這一點,實際上剛剛今年剛剛開始實施在後世被稱之為“世界各國文官制度建設的樣板與楷模”的英國文官制,正是借鑒了中國的科舉制,直到十幾年後英國正式確立公開競爭考試制度,從而建立了一只高效、廉潔的文官隊伍。

而在另一方面,作為其借鑒的科舉制,卻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要求,最終在數十年後被徹底淘汰。但是晚清廢除科舉的動作實在是太過倉促,其廢除了科舉卻沒有建立相應的公開競爭考試選拔文官的制度,反倒還開了歷史的倒車——“一歸之薦舉”,也就是將文官的競爭選拔變成了官員推薦。

科舉的落後一方面,其考試內容始終停留在儒家學說上,因而與近現代的工業文明脫節,既無法教育出先進的科技人才,反而科舉出身的官僚們鄙視科學,成為社會進步發展的阻礙;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承襲千年的古老制度,它自身也體現出了一些最初沒有被人們發現的弊端,比如科甲朋黨的形成與發展,所謂座主、們省、同年等新的稱謂的出現,一個讀書人,不以教授他知識的老師為恩門,卻以錄取他的主考官為恩門,不看重同窗苦讀的同學關系,卻看重同科及第的同年關系,這顯然是重利輕義的表現。

盡管如此,但是在選官制度上沒有合適的替代的時候,朱宜鋒都不會冒然取消科舉,畢竟盡管科舉已經與現代脫節,但現在治理國家確實也離不開這些通過科舉制選拔出來的官員。學堂是造就人才的地方,學堂不能代替考試的制度;用學校代替考試,是盲目的改革,政府應掌握在最能勝任管治工作的人的手中;政府官員並非天生就屬於某一特殊階級,而應通過某種向所有志願參加考試的人敞開的競爭性的考試制度來選任。

但此時,他的這句“科舉總是擇才正道”,卻含著另一方面的意思,他所指的“正途”指的點是科舉的“公開競爭擇才”的方式,而不是科舉的內容。

“大都督英明!”

劉琨連忙起身鞠躬折著馬屁,大都督這般一說,倒是讓他心下長松一口氣,就像是要大都督從歪門邪道上接了回來似的,心下反而湧起些許得意。

至於接下來,朱宜鋒對對劉琨作了其它的一些吩咐,比如令其做一份調查,調查的湖北、湖南有多少讀書人,這些讀書人中秀才有多少人、童生有多少,還有他們的年齡等等,對於這種調查,按朱宜鋒的說法是想弄清“我湖廣的文風”,可實際上,卻是想弄清楚“教育程度”,為將來也許是十年後推行教育作好一些前期準備。

待一切布置妥當,劉琨離開之後,朱宜鋒則拿起了剛剛從武昌寄來的信,信是靈蕓差人送來的,雖是私信但走的卻是官郵,這也是督府現在建立的唯一的一個“郵政體系”,不過暫時還未對外界開放,只是供官府以及軍隊寄信之用。

撕開信之前,原本朱宜鋒還以為信中的內容是一些兒女情長的話語,可只是略微掃視一眼內容之後,他整個人臉色頓時驟然急變,甚至在那一瞬間,他只覺得胸腔中湧起一陣從未曾有過的怒火。

“無恥!”

一聲呵斥之後,怒急的朱宜鋒便他猛的一把將桌上的茶杯掃落到了地上。

哐啷!

碎裂的聲音在書房中響起。晶瑩的碎片,碎得徹底,碎得清晰。破鏡難再圓。碎了就是碎了,再怎麽也圓不了!

而朱宜鋒更是惱羞成怒的站起身來,厲聲言道著。

“我要殺了他……非得殺了他……”

非得殺了這個混賬玩意,老子何曾薄待與你,你居然會……心下惱著,朱宜鋒恨不得現在就把那人抓過來將其碎屍萬段。可理智卻告訴他,此事絕不能讓外人知曉……畢竟他麽的太過丟人了!這會他甚至理解了,為什麽皇帝都要太監!

“特麽的……”

又一次看著靈蕓寄來的信,朱宜鋒慢慢的平靜下來,最後卻只是咬牙切齒道。

“看來,眼下只能……只能這麽辦了!”

在狠言這般說著的時候,他的目光微斂,又冷聲說道。

“等老子打到陜西,到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