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

人才!

對於大漢都督府來說,一直以來最大限制來自於人才,一方面是的湖北、湖南皆是文風興盛之地,而另一方面的事實是,這些傳統的讀書人或許可為官,但卻不見得可為大漢都督府所用。

現在需要的是什麽樣的人才?

陸海軍需要的是懂軍事、地理、航海、火炮等專業知識的軍事人才,這是打天下不可或缺的。而另一方面,為了增強陸海軍的戰鬥力,盡管現在武昌周圍建立了一批官營企業,但是技術人才都是處於短缺狀態。

那些技術人員與中國舊時代的工匠不同,那些官營企業需要的是以前中國社會並不存在的機械工、蒸汽機操作工等作為近代工業骨幹的熟練工。當然這只是普通的技術工人,還需要大量的接受專門教育的工程師。

至於督府,同樣也需要懂得財政、法律、行政等現代行政知識的官員去建立現代的行政體系。

但這些對於中國而言,卻都是空白,盡管現在已經派出了一批留生,雖說在武昌設立了文昌義熟,但是對於朱宜鋒來說,他並沒有時間去等待十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他需要培養更多的人才!

設立一所新的學堂!

這才是朱宜鋒詢問此事的真正想法,更準確的來說是醞釀已久的想法。而且不僅僅只是一所學校,而是數所學校。這些學校裏即有培養普通技術工人的“工徒學校”,也有培養初級技術人員的工業學校,同樣還有培養工程師的高等工業學校,甚至以後還將會創辦大學,當然那是將來。

而這些學校的學生從那裏來?

只能從傳統教育的學子中選擇出來,尤其是那些取得秀才功名的青少年,相比能的瞎字不識的白丁,他們或許學習的是傳統的儒學,但他們無一例外都是這個時代最為聰明的人才,他們可以更快掌握學會西方知識,並在實踐中自我摸索、歷練成長起來。

正如同在另一個時空裏,幾十年後的那個變革時期一般,許多後世知名的學者、專家都是舊時代的秀才出身,對於處於新舊過渡時期國家而言,這種選擇幾乎是必然的。

“設立學堂?”

大都督的話讓劉琨微覺一陣詫異,便試探著詢問道。

“不知大都督所指學堂為何種學堂?莫非是與文山義熟一般?”

縱是作為湖南學政劉琨亦曾聽說過有關文山義熟消息,那所謂的義熟之中,師者盡是西洋神父,學者盡習洋文洋術,至於中國文章卻是幾乎不曾涉獵,如若大都督設立這種學校,這湖南風文豈不盡毀?

雖說先前曾希望得到大都督的認同,但是一想到湖南文教將盡毀已手,詫異中,劉琨只覺得一陣使命感於胸膛中聚集著,他立即急聲說說。

“還請大都督三思,那西洋之術不過只是旁門左道,若是讓我讀書種子盡習西洋之術,恐湖南數百年文風鼎盛之事將盡毀一旦!”

盡毀一旦!

若是換成過去,或許朱宜鋒還會對這種思想加以抨擊,但是現在,在接觸了這麽多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之後,他非常清楚在這個時代的守舊力量有多大,尤其是湖南於晚清更幾乎就等於保守的代名詞。

對於保守的力量,只有兩個辦法,要麽你徹底摧毀他,在肉體上毀滅他們,這顯然不可能。因為自己並不是屠夫。

要麽就是無視他們,對他們視而不見!在將來用現實碾壓他們,改變他們!

見大都督沉默不語,劉琨的心底頓時緊張起來,但想到湖南文氣之命,他那些有些心虛的心底立即又湧起一陣“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念頭來。

“不!”

搖搖頭,朱宜鋒斷然說道。

“當然與文山義熟不同,將來這學堂可分為三等……”

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半真半假的言道出來之後,朱宜鋒又特意補充道。

“這每年不知多少寒門子弟,受困於學業,而只能終身執以童生,於鄉間一事無成,所以本督便尋思著,與其如此,便不如設立學堂,一來可解工廠之急,二來嘛亦可給他們一個營生!至於方才所說秀才功名,嗯,若是其願意進入高等學堂,便是再好不過,若不然,本督只能於童生中擇其優而用之,畢竟,將來這些人是要主持工廠的!畢竟勞心者制人嘛!”

這麽一番解釋,倒是讓劉琨先前早已經準備好的慷慨陳辭一下全都憋在了心裏,對於給落榜的童生尋得生計的說辭,雖說有些不太相信,但是他一時卻又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加以反駁,畢竟莫說是那些未曾考取功名的童生,縱是那些不第秀才除極少數可入官員之幕外,往往不過是要麽為鄉間熟師,要麽為商家賬房。大多數都是貧苦一生。而現在督府給他另尋生計,似乎……似乎沒有什麽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