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事無巨細

“中國人穿著布制的鞋子,每當下雨的時候,他們的鞋子便會瞬間為雨水所浸透……如果我們把鞋子賣到這裏,一定會發大財的!”

有時候人生的選擇真的非常奇怪,對於來自馬薩諸塞州的鞋匠托馬斯來說,十幾年前他在報紙上看到這篇報道的時候,他就把這篇新聞記在了心裏,作為一名鞋匠,原本他根本就不可能來中國,但是去年,當他從遠房伯父那裏繼承了一筆4.5萬美元財產之後,十幾年前的報紙上的新聞便影響了他,於是乎,他做出了一個選擇——購買制鞋機器來到中國。

當他雄心勃勃的試圖在上海的租界建立工廠準備向中國人推銷“耐用、堅固的”皮鞋時,卻又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中國人對於皮鞋根本沒有任何興趣,甚至就連他本人以及他的制鞋廠都成了一個笑話。

“只有愚蠢的美國人才會幹出這些事情!”

在上海的租界之中,人們口口想傳著托馬斯的愚蠢,而對於托馬斯來說,他同意意識到自己的愚蠢——他的工廠還沒辦起來便流產了。

現在怎麽辦?

對於托馬斯來說,他曾試圖出售那些從美國帶來的專門用於生產皮鞋的機器以及縫紉機,但這些機器在上海無疑成了一堆廢鐵——根本無人需要,在全世界,只有美國使用機器制鞋,在歐洲仍然使用手工制鞋。至於中國,誰又會需要這些制鞋的機器呢?

就在托馬斯走投無路,幾近破產的時候,一個開辦銀行的中國買辦找到他,對方願意以3萬銀元的“高價”購買他的機器,盡管損失了差不多一萬元。但是卻將他從破產的邊緣挽救了回來。只不過根據合同的要求除了購買機器之外,他還需要額外的為其工作三年,教授中國工人使用機器以及制造皮鞋。

對此,托馬斯當然沒有拒絕,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在兩個月前,來到了武昌,也就是來到這裏之後,他才陷入後悔與自責之中。

“為什麽當初自己沒有想到呢?”

之所以會如此這般自責,完全是因為在這裏,他發現了一個被自己忽視的市場——軍用市場。因為現在他的工廠,不現在已經成為義軍的軍需品工廠,專門用於生產軍用靴,甚至就連縫紉機亦被用來縫制軍裝。

或許中國人不需要軍靴,但是對於采用西式訓練的軍隊來說,他們自然需要軍靴。如果當時自己看到這個市場,又怎麽可能會破產?

可懊惱歸懊惱,現在,作為義軍軍需工廠技師的托馬斯,卻盡職的履行著合同,一面向廠內的工人傳授制鞋工藝,一面教授他們使用機器。

“……縫制靴底時,要用5號蠟線縫制,靴底縫合線,要用滾壓機壓出凹槽,以保護蠟線,減少磨損,而最好的靴底蠟線是用劍麻線,他比棉線更耐磨,但很多工廠為了減少成本往往采用棉線,而這就倒置靴子不夠耐用……”

在工廠中托馬斯向正在接受培訓的十幾名工人傳授著制鞋的知識,教他們分辨牛皮、羊皮,選擇合適的皮料用在合適的位置上,盡管托馬斯是一個傳統的鞋匠,但是他卻已經習慣了用機器制造鞋靴。

而現在這家工廠每天更是需要生產300雙皮靴,這甚至超過了工廠的產能,但這並沒有任何問題,因為那位大都督設計了一種簡化的靴子。相比於歐式的高桶靴,這種靴子的靴身短了一半,且使用系帶,甚至就連忙靴身表面都不經處理,翻毛皮面料,看起似乎有些粗制濫造,但實際上作為鞋匠的托馬斯卻非常清楚,這種靴子極為耐用,不僅僅只是因為它的用料,更為重要是因為它的設計。以至於作為鞋匠的托馬斯,甚至因為這雙靴子而暗自佩服著它的設計者,也就是那位大都督。

“噠、噠……”

靴底的銅釘踏在青石板上,遠遠的都能聽到腳步聲,對於王孚來說,自從穿著這鞋之後,他就從未曾感覺舒服過。

“大都督,這靴子,未免也太重了,我瞧著這府裏頭,打從那些衛兵穿著這靴子,就沒清靜過,而且穿著也不舒服……”

又一次,王孚試著詢問道,這靴子走路響不說,而且還很重。

“重?不舒服?”

朱宜鋒擡起頭,朝著王孚腳的黃皮靴看去,這種皮靴的外形類似於後世的軍靴,只不過受限於時代,其原料更具時代特點,采用牛皮面、牛皮底,最大的特點是其底部用32顆銅制防滑釘和馬蹄鐵後掌,靴根更是直接用7層牛皮釘制而成,合著耐磨的馬蹄鐵後掌走起路來“踢踏踢踏”響。而為了增強軍鞋的耐水性,它采用翻毛鞋面。也正因如此,它才會顯得有些笨重,當然設計它並不注重輕便性,實際上,朱宜鋒設計它時追求的僅只是耐用,防滑等性能。因為耐用的鞋子可減少軍隊的後勤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