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5/5頁)

傑露莎說這話的時候,艾伯納其實並沒聽見。他用四處收集來的木頭片——木材在拉海納是極珍貴的資源——做了一張小桌子,桌上整整齊齊地擺著七八摞文件,每一摞上都壓著一只海螺殼以保持整齊。他正在與住在群島各處的其他傳教士合作,著手進行一項工作,這項工作將是他們為夏威夷做出的影響最為深遠的貢獻。他正在將《聖經》翻譯成夏威夷語,並把業已完成的譯稿送到火奴魯魯的印刷廠去,一次印出一點點來。

在這些年間,艾伯納所從事的工作中,沒有哪一項使他感到過如此快樂。他面前擺著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的《聖經》文稿、柯內留斯・斯赫雷費利厄斯的《希臘文-拉丁文字典》,再加上他在耶魯研究過的各種《聖經》版本。他快樂得像個耕地的農夫,把一片坑窪不平的農田整理成一顆石子也沒有的平地;又好像一位釣者,撒下漁網時便篤信自己將收獲不菲。他常常與柯基一起工作,他們絲毫不肯放松,逐節逐段地苦苦思索。時光飛逝,艾伯納終於譯到了《聖經》之中他最為珍愛的兩節內容。頭一節便是《箴言》,對艾伯納而言,這一節內容仿佛濃縮了古往今來所有的人類智慧。這一節尤其適合夏威夷人,其內容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令人回味無窮。艾伯納翻譯到該篇結尾處,利慕伊勒國王描繪出理想的女性,這使艾伯納的筆簡直在紙上的橫格之間飛了起來。艾伯納覺得,利慕伊勒說的簡直就是傑露莎・布羅姆利本人:“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她的價值遠勝過珍珠。她丈夫心裏依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好像商船從遠方運糧來;她張手周濟困苦之人,伸手幫補窮乏之人……能力和威儀是她的衣服……才德的女子很多,唯獨你超過一切。”

譯完《箴言》,艾伯納有意將最後幾頁翻開,好讓傑露莎有機會讀到。令他失望的是,傑露莎並沒有留意到,她已經學會了不去打擾他研讀翻譯《聖經》的工作。最後,艾伯納只得將利慕伊勒國王的結語親手遞給傑露莎,她靜靜地讀了一遍,只說:“一個女人倘若配得上這些文字,那便做得相當好了。”艾伯納抑制著內心的激情,想大聲說:“這些是寫給你的,傑露莎!”但他終於沒有說出來,只是將這幾頁紙放回其他的文稿中,寄到火奴魯魯去了。

在隨後的幾十年裏,曾有至少六個委員會對這部夏威夷語《聖經》的譯文初稿進行審校,學者們從來自夏威夷主島、考艾島和火奴魯魯的譯文中,時常會發現某些在所難免的錯誤,有些是語言不通順,還有些地方與原意不合。然而在艾伯納・黑爾所負責的那些章節中,學者們很少能夠發現錯誤。有一位在耶魯和哈佛分別取得學位的專家說:“從譯文看來,作者仿佛生來是希伯來人,而後成了希臘人,最後又變成了夏威夷人。”這些溢美之詞是在艾伯納去世很久後才說出來的,所以他本人並沒親身收獲這番贊美。譯到《以西結書》時,艾伯納在這偉大的工作中收獲了巨大的滿足感。這篇奇異的文字中有些東西——質樸低調的評論文字,加上對信徒的天啟高度贊揚,二者相映成趣——字字句句都令艾伯納感同身受,成為他一生的寫照。

他熱愛其中反復出現的一段話,以西結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裏想必都是個十分無趣的人,他勤勤懇懇地記下了每一次上帝與他談話的日期:“第四年四月初五日……天開了,得見神的異象……耶和華的話特特臨到以西結身上。”以西結敘述這些事情時,語氣十分篤定,對主的信心指導著他,也給了艾伯納極大的寬慰。每當他謄抄以西結與上帝談話的那段樸實無華的內容時,他都感到身臨其境一般:“第六年六月初五日……我坐在家中,猶大的眾長老坐在我面前,在那裏,主耶和華的靈降在我身上。”對於艾伯納・黑爾來說,艾伯納和茂宜島的阿裏義們坐在會堂裏的情形,豈不正是先知以西結與猶大的眾長老坐在會堂裏的情形的翻版,這段話便是明證。這位後輩先知時常用權威的語氣說出一些讓夏威夷人感到有些難以接受的話來,這時,艾伯納就感到猶大的眾長老們當時也一定對以西結的布道感到難以理解。然而那不朽的著作中還寫道:“耶和華的話特特臨到我。”一個人所需要的權威感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