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厭棄(第2/5頁)

可是,老臣為大秦效忠的一顆心,卻從未變過。

老臣敢對天發誓,從未荒廢過一回政務。

更從未貪墨過一兩銀子。

何來不忠之罪?

至於那不孝之罪,哈,世人誰人不知,我宋怡侍母至孝,母子相得數十年,又何來不孝之罪?”

宋怡前面一句話還好,隆正帝確實知道,他是一個好名不好財,當然,也不缺財的官。

可他後面一句話,卻徹底將隆正帝引爆了!

數十年來母子相得,所以並無不孝。

那豈不是說,數十年來母子從未相得的隆正帝,是大不孝無德之人嗎?

隆正帝暴怒咆哮道:“你身為禮部尚書,無故侮蔑聖躬,無憑無證,汙蔑國之忠良,還敢說忠?

至於孝,你還敢說至孝?”

“老臣如何不敢?”

宋怡似也豁出去了,昂首高聲道:“老臣一生清清白白,坦坦蕩蕩,勤於王事,不敢有半點疏忽。

而天下人,凡知孝道者,誰人不誇我宋怡至孝?”言下之意,你隆正帝不知孝道……

隆正帝聞言,卻冷靜了下來,薄薄的嘴角彎起一抹極度刻薄譏諷的笑容,道:“宋怡,朕沒記錯的話,你乃豐潤宋氏庶子出身,對吧?”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都微微嘩然。

此等言語,著實鄙薄。

換一種方式說,就是宋怡,你是小婦養的吧?

這種市井之言,從堂堂一帝王口中說出,著實太失身份。

宋怡更是雙目充血,渾身打起擺子來。

而後,就聽隆正帝繼續道:“朕不是鄙薄你的出身,朕在爾等眼中,雖不是聖賢之主,卻還不至於自甘墮落至此,你宋怡也不配讓朕自降身份。

朕想說的是,你宋家日進鬥金的潤澤號,是你在未從宋氏分家前就私下開設的吧?

宋怡,你身為禮部尚書,能否告訴朕,前宋司馬光在《涑水家書議》中所言:

‘凡為人子者,毋得蓄私財。

俸祿及田宅收入,盡歸之父母,當用則請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與。’

此言何解,嗯?”

隆正帝此言一出,原本憤怒於心的宋怡,忽如遭到五雷轟頂一般,木然在了那裏,面色一片灰敗。

群臣更是一片嘩然!

紛紛滿眼不敢置信的看著宋怡。

在這個綱常論理壓倒一切的時代,在這個君臣父子的時代,在這個極度講究家族體統的時代,宋怡所為,乃是大忌中的大忌。

就跟朝廷官員不得私立什麽的,不得結黨營私是一個道理,在一個家族中,未分家前,家族子弟是絕對不允許置私產的。

在後世,有一句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其實在這個時代,這句話同樣適用。

一個家族的家長,之所以能夠壓倒族人,掌控家族大權,是因為他掌控著家族財權。

而一家之長,想要維護一個家庭的秩序,那麽他只有掌握著一家的財政大權,才能真正維持住綱統。

若是每個家族子弟,都私下裏設立小銀庫,一個個翅膀都硬了,誰還願意受到家長的管束?

尤其是庶子!

一般而言,有經營天賦的庶子,都會被家族委以重任,就是替家族經營。

卻絕不是私下裏偷偷經商。

宋怡這等所為,在這個時代,乃是大不孝之罪,為世人所鄙薄。

他辯無可辯!

即使當年,他在宋氏中飽受欺壓,卻依舊不是他如此作為的理由。

“宋怡,你還有何話可言?

你現在說說看,到底是誰,才是不忠不孝的東西?”

看著殿中站立不穩,臉色頹敗的宋怡,隆正帝心中說不出的快意,冷聲譏諷道。

宋怡聞言,一雙老眼看著龍庭上的隆正帝,隱隱赤紅……

“噗!”

猛然間,他一口鮮血,從口中噴出,而後,絕望的閉上眼睛,仰頭栽倒。

“砰!”

身敗名裂,無過於斯!

然而,另一方,隆正帝,也絕非勝者。

一個帝王,用這種手段,去擊潰朝廷的禮部尚書,絕非什麽光彩手段。

文武百官們,非但不會因此對他感到敬畏,不,或許有畏懼,但絕無敬意。

所謂聖天子,本該垂拱而治天下。

最多,也只能當個裁判。

像這種親自下場撕逼的情況,只會有損他的威嚴和威望。

隆正帝不知嗎?

不,作為一個當了二十年皇帝的皇者,他又怎會不知?

念及此,許多人的心裏情緒都復雜起來。

當今聖上,待那賈家子,何其厚也……

……

相比於大明宮光明殿上的唇槍舌劍,慘烈兇險,賈家榮慶堂的氣氛,就輕松歡快的太多太多。

對於史湘雲的小心思,賈環並沒有勸,只是可以嘲笑打趣了幾句,又如願的挨了頓打,嘻嘻哈哈中,也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