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消息(第3/4頁)

那麽,安祿山死後,史思明和安慶緒反目成仇的事情也極有可能發生,因為安祿山死後的局勢正是因為安祿山之死而引發,這一點上當有很大可能會和史實相同。然則高仙芝判斷的事情的高明之處便是他預測到了這一切的發生,王源沒有理由不同意他的觀點。所以王源做了決定,同意高仙芝的建議,將神策軍從寒冷的野外軍營之中撤回長安以西的城池休整過冬,坐看局勢如何發展。

當然,這個大膽的想法和之前的平叛計劃有很大的不同,退兵之舉很可能引起玄宗的巨大不滿,所以王源必須說服玄宗同意自己和高仙芝的決定。即便有著軍務自專之權,在這樣的事情上王源也不能不顧玄宗的感受,退兵意味著放棄攻擊長安,這會給人以畏敵懼戰敗退而歸的印象,很容易成為別人攻訐的把柄。但若玄宗同意,那便不會有什麽問題了。

玄宗的書房之中,王源將高仙芝的第一封信呈給了玄宗,玄宗細細讀信之後面露大喜之色。但其實玄宗早就知道了消息,幾日前李光弼和郭子儀派人兼程送來的密信中便已經稟報了這個消息,當天晚上玄宗開心的都沒睡著覺。雖然功能已經快要喪失,但玄宗那晚還是召了兩名妃子不軟不硬的折騰了一番。玄宗甚至詩興大發,這幾日寫了好幾首詩諷刺安祿山沒有天命卻逆天而行,結果當了皇帝幾個月便死了。由此可證明自己才是真龍天子,除了自己,誰覬覦真龍之位都要遭到天譴。

此刻,王源將這個消息稟報上來,玄宗雖然早已知曉,但還是很高興的。高仙芝的這封信進一步證實了安祿山的死訊,那個大逆不道的安祿山真的死了,妄圖搶奪他的大唐江山的逆臣終於被老天給收了。與此同時,玄宗對王源也頗有些歉意。當李光弼的密信幾日前抵達的時候,玄宗對王源是很憤怒的,因為他認為這件事王源一定是知道的,但王源卻對自己隱瞞不報。但現在,王源接到了高仙芝的來信立刻來稟報的舉動,才讓玄宗明白,原來王源是真的不知情。他離開長安郊外時安祿山死去的消息並沒有流傳出來,所以王源其實也是在今天才剛剛知曉。這麽看來,王源其實是被自己誤會了,這個人並沒有刻意的隱瞞消息。

“哈哈哈,好好好,安祿山這個逆臣,終於遭受天譴而亡,此乃我大唐中興之兆。這等賊子,自有天收。這消息來得太好了。”玄宗朗聲而笑,盡量讓自己表現的如剛剛知道這個消息那般的興奮。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此事當真是件天大的喜事。叛賊賊首死了,於我平叛大局大大有利。”王源微笑道。

玄宗心中一凜,他一下子想起了這件事會引發的影響。自己已經派了李瑁去和回紇大汗商談借兵攻長安之事,現在王源也得知了安祿山死了的消息會不會也覺得可以立刻趁亂攻擊長安。那樣的話,豈非讓神策軍先攻入長安,那可不是玄宗所希望的。

“王源,你說安祿山這一死,我們是否可以改變既定計劃,趁機收復長安呢?”玄宗不動聲色的試探道。

王源早知玄宗有此一問,在王源看來,玄宗自然是急迫的想要收復長安城。逢此大變,玄宗第一時間想要問的怕便是這個問題了。然而,王源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次自己的判斷卻和玄宗的想法背道而馳。玄宗要聽到的不是自己積極響應改變既定計劃即刻攻下長安這樣的話語,他反而希望王源不會這麽做。

“陛下,臣所言的安祿山這一死於平叛有利,並非是說叛軍便會立刻土崩瓦解。陛下要知道,史思明所率的十余萬兵馬其實只聽命於史思明。安祿山的生死其實對史思明所率兵馬的實力影響不大。安祿山雖然死了,但長安城的史思明大軍其實並不會混亂,因為他們聽命於史思明。此時攻城,和之前攻城的結果其實差不了多少,我神策軍並無勝算。”王源緩緩道。

玄宗的心裏樂開了花,但他不能有絲毫的表露,反而面帶愁容道:“原來如此,你說的在理,朕也是心急了些。其實朕也明白沒有那麽簡單。你不要介意,朕只是詢問這種可能性。既然無法利用安祿山之死收復長安,便還按照之前的計劃,明年春天再攻長安便是。”

王源對玄宗的通情達理報以微笑,點頭道:“陛下聖明,陛下的心情臣很理解,希望陛下再忍耐忍耐,明年夏天,陛下一定能回到長安,臣給陛下當面保證。”

玄宗笑道:“徐徐圖之,徐徐圖之便是,朕不想給你壓力,反而壞了大事。那麽依你之意,似乎安祿山這一死其實對平叛大事並無太大助益是麽?”

王源笑道:“臣正要為陛下分說。臣剛才說了,安祿山一死,對平叛大業是有很大好處的,好處不在於立竿見影,而在於叛軍內部的局勢。安祿山活著的時候,無論其手下將領多麽桀驁難馴,但他們卻對安祿山服服帖帖。很簡單,一則他們都是跟隨安祿山多年的部下,受安祿山提拔重用之將,當然對安祿山敬畏有加。包括史思明,和安祿山是總角之交,又受安祿山舉薦,這才從籍籍無名之人成為了平盧兵馬使。安祿山放手讓他統率平盧節度所屬五萬兵馬同契丹人呢作戰,可謂是成就了史思明。正因為如此,史思明才對安祿山死心塌地,甘願受他驅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