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消息(第2/4頁)

安慶緒快速的登基為帝,大赦天下晉升百官以求安定民心穩定局勢。此次最大的功臣嚴莊更是被安慶緒尊為兄長,出任大燕國大丞相一職,除此之外還兼著征南軍大元帥,洛陽禁軍大元帥的軍職。安慶緒甚至封了他範陽王的王爵,以發跡之地範陽為名的王爵,這榮耀堪稱絕品。

對宣誓效忠的文武百官,安慶緒也大派紅利。除了肅清那些之前和安慶緒以及嚴莊不睦的官員,殺的殺抄的抄之外,其余的效忠之臣都得到了晉升。在外領軍征戰的各大將領也都派人宣旨加封官職,以安人心。安慶緒沒有要求所有人武將都回洛陽參與安祿山的葬禮和自己的登基大典。理由是國事為重,好好的為大燕國征戰便是最好的祭奠和道賀之禮。實際上這是嚴莊擔心這些武將們歸來後會生出事端來,發現安祿山的死因,那反而很是棘手。

就這樣,和當初安祿山的倉促稱帝一樣,大燕國的第二個皇帝安慶緒也就這麽馬馬虎虎的倉促登基,正式成為了大燕國的主人。

高仙芝得到安祿山死亡的消息是在王源離開大軍回成都之後的數日。說來也巧,獲得消息的途徑是在某天晚上抓獲了企圖通過神策軍封鎖線進入長安的宣旨欽差。那是安慶緒派往告知史思明父皇去世,傳位於己的宣旨之人。從截獲的聖旨上高仙芝得知安祿山死去,安慶緒即位的消息。為了安史思明之心,那聖旨上還加封史思明為媯川王,封史思明之子史朝義為大將軍,加了侯爵位爵位,勉勵他父子堅守長安,伺機破敵。還告訴史思明,丞相之位嚴莊暫代,將來大唐覆滅之後,便封他為大丞相總攬軍政事務雲雲。總而言之極盡勉勵寬慰和褒獎,對史思明尊敬之極。

高仙芝對此甚是奇怪,安祿山歲數也不大,怎麽就忽然死了?這事兒當真奇怪。這家夥才當了幾個月的皇帝而已,怎地如此福薄。覺得蹊蹺的高仙芝親自對傳旨的大燕國欽差進行詳細審問,終於那欽差透露了城中的一些內情。高仙芝何等的精明,一點蛛絲馬跡便會引發他的懷疑,故而立刻派出細作前往打探。細作們混入了洛陽城中,很快便在街頭巷尾的蜚語流言之中得知了事情的大概,回稟給了高仙芝知曉。

高仙芝得知真正的內情後大為驚愕,他雖然對這件事發生之後的戰局情勢有些想法,然而他不能獨自做出決斷,於是立刻寫信通知王源。

至於為何寫兩份信給王源,那便是高仙芝的細心之處。第一封信可以說是公函,可以對外公開的。那信上只是客觀描述了安祿山駕崩,安慶緒即位的消息。這封信王源可以看,別人也可以看。高仙芝知道,王源一定會稟報玄宗這個消息,那麽這封信很可能玄宗也會過目,所以寫的都是事實,並無任何的私人言語,也沒有打探到的那些小道流言。而第二封信便不同了,信中詳細敘述了他打探到的安祿山之死的內情,以及因此事而產生的一些後果的判斷,對平叛的形勢也闡述了他自己的觀點,征詢王源對此事的看法。信中的一些言語和內容涉及一些敏感的話題,那只能是王源自己才能看,卻無法公開了。

庭院之中,王源大笑不已。眾人甚是詫異,不知道王源因何而大笑。王源自然不能全盤告訴他們第二封信上的內容,不過安慶緒和安祿山之間的宮鬥大戲倒是可以說出來讓大家開心開心的。聞聽王源敘述了安慶緒殺父繼位的傳聞後,眾人都錯愕不已。這等事雖然兇險殘忍,但發生在敵人身上便是一則最好的八卦新聞,難怪王源大笑不已了。

當下王源立刻動身前往散花樓覲見玄宗,他要將這個消息告訴玄宗。無論和玄宗之間的關系僵到何種地步,這樣的大事還是要及時稟報並且和玄宗商談此事所帶來的後果的。

在路上,王源迅速的考慮著安祿山之死會帶來什麽影響,仔細的斟酌高仙芝在信中提及的一項大膽的建議。高仙芝的第二封信中提出了大軍往西撤退作防守之態,不再圍困長安城截斷長安往東的通道的建議。高仙芝的理由很簡單,若安祿山的死確實是安慶緒弑父奪位的後果,那麽叛軍之中必生內亂,得知這個消息的史思明是不會聽從安慶緒的號令的。那麽與其大軍冒著嚴寒堵截在長安以東,還不如退守長安以西城池防守休整,坐看事態發展。或許可以坐看叛軍內鬥,坐收漁翁之利。

王源承認高仙芝的想法很大膽,但王源一點也沒認為這個建議是荒唐的。事實上讀了高仙芝的第二封信之後,王源便堅信安祿山被安慶緒弑殺這件事絕非虛假。理由只有一個,那便是王源所知的安史之亂的歷史史實。本來王源因為時間線的錯亂和進程的加速而對所經歷的一切和真實歷史進程是否一致產生了極大的迷茫和懷疑。但這件事一出,就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漆黑的夜空。這充分說明,盡管有著很大的差異,歷史的進程未必會盡如真實歷史那般發展,但在部分細節上卻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而行,並沒有走上岔道。安祿山的死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