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近衛軍的謝幕,1980~1987(第2/24頁)

12年前施壓的對象是亞歷山大·杜布切克,現在輪到卡尼亞了。1981年3月,卡尼亞和雅魯澤爾斯基再次來到莫斯科,而烏斯季諾夫把這位波共領導人訓得像小學童一樣。“卡尼亞同志,”他嚷道,“我們的耐心耗光了!在波蘭我們有的是可以信賴的人。我們最後再給你兩周時間,去恢復波蘭的秩序!”在波蘭代表團離開莫斯科後不久,華約軍隊和克格勃就開始對波蘭大肆恫嚇,包括連續三周的大規模軍事演習。不過,烏斯季諾夫的威脅是在虛張聲勢,因為克裏姆林宮的各位領導人此時並沒有考慮入侵。

1981年夏,蘇聯人竭力想在波共內部尋找並組織“健康的力量”,以便另外對卡尼亞和雅魯澤爾斯基施壓,但結果卻令他們失望:波共內部的強硬派幾乎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受過教育而且具有改革意識的人——其中包括記者米奇斯瓦夫·拉科夫斯基(Myaczyslaw Rakowski),克裏姆林宮有許多人將其視為危險的“右傾修正主義分子”。民主德國、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共產黨領導人,尤其是羅馬尼亞的領導人尼古拉·齊奧塞斯庫(Nicolae Ceaucescu),對這些新的情況可以說是更為擔憂。當年夏天在克裏米亞與勃列日涅夫舉行的會議上,他們開始要求武裝幹涉。然而勃列日涅夫堅決地拒絕了。”

勃列日涅夫仍然相信自己可以重新恢復歐洲的緩和局面,所以對入侵波蘭的主張很討厭。此外,波蘭危機中的經濟問題也讓他和其他蘇聯領導人知難而退。與波蘭人打起來已經是夠糟的了,但入侵和占領在經濟上的代價也不啻為一場災難。切爾尼亞耶夫1981年8月在自己的日記中評論說:“勃列日涅夫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唯一聰明的方法。讓波蘭在經濟上一直依賴我們,這我們承擔不起。”的確,克裏姆林宮並沒有多余的資源用來承擔迅速增加的各種義務。到20世紀80年代為止,蘇聯在全世界共幫助或扶持了69個蘇聯的衛星國和扈從國。從20世紀60年代後半期起,蘇聯每年有超過四分之一的GDP被用於擴軍的經費。這一政權通常都是靠挪用人民的儲蓄、出售伏特加和暗中累積預算赤字來填補漏洞。另外一個重要的歲入來源是出口石油和天然氣:從1971年到1980年,蘇聯石油天然氣的產量分別增加了七倍和八倍,與蘇聯給華約國家的享有大量補貼的石油天然氣的輸送量增加的速度相當。1974年後,世界石油價格翻了四倍,莫斯科也不得不把它給華約盟國的石油價格提高一倍,並提供十年期低息貸款進行補償。蘇聯的經濟利益要求削減給中歐各國的如此慷慨的援助,但“社會主義帝國”的利益以及集團內部的義務卻要求加大援助的力度。

在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後,卡特總統對蘇聯的經濟制裁加劇了蘇聯集團內部在經濟上的緊張關系。蘇聯的各位領導人再也不能強迫受其庇護的中歐政權去分擔重新開始冷戰所帶來的經濟負擔了。1980年2月在莫斯科的一次會議上,這些國家的黨的書記們告訴克裏姆林宮的同志說,要是再減少與西方的經貿往來,他們就承受不了了。華約成員國在經濟上對北約國家的依賴性,此前只有民主德國存在這樣的問題,而現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都是這樣。這些共產主義盟國實質上就是在告訴莫斯科,要堵住“社會主義共同體”的漏洞,只能由蘇聯人埋單。

波蘭危機揭示了一個痛苦的事實,即蘇聯作為東歐集團經濟與資金援助的唯一提供者,其地位不穩。1980年8月之後的一年當中,蘇聯人給波蘭注入了40億美元,卻沒有任何明顯的效果。波蘭經濟在持續下滑,波蘭人的反蘇情緒也在持續高漲。與此同時,蘇聯國內的食品短缺問題不但沒有解決,甚至變得更為嚴重。蘇聯農業也開始告急,盡管國家作了巨大的投入;食品分配的集權體制也遭遇瓶頸。享有大量補貼的面包、黃油、食用油和肉類從百貨商店流入興旺的“黑市”並以高價出售。就連享有特權的莫斯科,購買食品的隊伍也是排得越來越長。在這種形勢下,克裏姆林宮最終不得不強忍難堪,允許西方提供大規模的援助,以免波蘭陷入饑荒。1980年11月,勃列日涅夫告訴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國的領導人,蘇聯將不得不削減對這些國家的石油供應,“為的是在資本主義市場出售這些石油,並用得到的硬通貨”幫助波蘭政權。顯然,萬一要由華約的武裝力量來對波蘭實行武裝入侵,那蘇聯將不得不承擔占領的費用。而且誰也說不準西方的經濟制裁會對經濟互助委員會成員國造成怎樣的影響。

10月18日,莫斯科最後的希望、總理沃依切赫·雅魯澤爾斯基將軍從卡尼亞那裏接管了黨的領導權。與西方和波蘭國內許多懷有敵意的描述相反,雅魯澤爾斯基並不是蘇聯人手中馴順的工具。在1939年波蘭被瓜分之後,他曾被內務部流放到西伯利亞。二戰期間,他成為由蘇聯幫助組建的波蘭軍隊中的一名軍官。雅魯澤爾斯基能夠說一口流利的俄語,是在把波蘭的安全當作頭等大事的環境中長大的。他還認為,只有蘇聯能夠保證波蘭領土的完整。對於蘇聯人說要采取軍事管制的施壓,雅魯澤爾斯基頂了幾個月,但到1981年11月,他頂不住了——因為波蘭的經濟搖搖欲墜,而寒冬將至,還沒有足夠的燃料和食物。同時,團結工會的溫和派領導人開始被更激進、更缺乏耐心的勢力所取代,後者要求結束波蘭的共產黨政權。雅魯澤爾斯基則開始暗中準備發動打擊。即使是這樣,他也沒有告訴克裏姆林宮。尼古拉·巴伊巴科夫在最後時刻會見雅魯澤爾斯基之後對政治局報告說,這位將軍神經過敏,“指不定會做出什麽事”。雅魯澤爾斯基再三警告莫斯科,波蘭天主教也許會與團結工會聯手,“對波蘭當局宣布‘聖戰’”。這位將軍最後還要求緊急的經濟援助並提供蘇軍作為波蘭軍隊和警察的後備力量。雅魯澤爾斯基是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付克裏姆林宮的那些想要要挾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