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歷史關公

本節登場亮相的這一位,他與劉備情同手足,能在萬軍之中輕取敵將的性命。他在三國名將中知名度最高,形象的演變塑造也最大,從將領變身為帝王,從凡人被擡升到神佛,成為三國名將中,在人世間擁有神廟最多的一位。他,就是蜀漢五虎上將之首關羽。關羽在歷史上真實記載中的形象,屬於他的真身,可以稱為“歷史關公”;在文化上演變塑造的形象,屬於他的化身,可以稱為“文化關公”。要了解關羽,必須先從他的真身說起。那麽歷史上真實記載的關羽是什麽樣子?作為真實的名將,他又有哪些成功和失敗呢?

關羽的家庭出身,民間傳說很多。但是真正確鑿可信的記載,還是《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這段記載很短,但是信息很豐富:首先,古人的名和字,在含義上總有某種聯系。古代傳說,長生不老的神仙,長了羽毛能夠自由飛翔。所以羽毛的“羽”,和“長生”有關聯。後來大概覺得“長生”二字太直白,沒有文采,又改成“雲長”,即遼闊的雲海。長了羽毛的神仙飛翔雲海,充滿詩意啊!其次,史書沒有記載他的先世。當時非常重視先輩的出身,當過一官半職,總要記上一筆。根本不提,證明他是出生於草根平民家庭。第三,他不僅出身平民,而且還攤上了大事兒,年紀輕輕,被迫從河東郡的老家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西南,解音同謝),向東翻越太行山,遠遠逃亡到涿郡。

在涿郡,關羽碰到了改變他一生的人,就是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的劉備。劉備是西漢景帝的後裔,但是到他這一輩,家道早已破落。眼看政局衰敗社會動蕩,他決心拉起隊伍來闖天下。於是,年齡小一點的關羽,還有涿郡本地人張飛,就成為他的左膀右臂。《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說他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後來《三國演義》中的桃園結義故事,史書上沒有根據,屬於文學的虛構。其實在當時,不同姓的平輩男性,只要友誼深厚,都能以兄弟相稱,並不需要焚香結拜的儀式。比如前面講到的孫策、周瑜,呂蒙、魯肅,都是這樣。又比如,關羽曾經叫曹魏的大將徐晃為“大兄”,也就是大哥,這見於《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裴松之注引《蜀記》。呂布也曾經叫劉備為老弟,“名備為弟”,這見於《三國志》卷七《呂布傳》裴松之注引《英雄記》。魯肅與呂蒙,則互相稱“大弟”“大兄”,這見於《三國志》卷五十四《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到了現今,範圍就更加寬泛,連不認識的人都能叫哥叫姐,大衣哥呀,草帽姐呀,真的就像孔子曾經說的那樣,“四海之內皆兄弟”了。

關羽在劉備手下領兵作戰,從東漢中平元年(184)參加平定黃巾開始,到建安二十四年(219)被殺為止,三十五年間,明確記錄在史書上的輝煌戰功,主要有兩件:一是斬殺顏良;二是圍攻樊城。顏良是誰?關羽斬殺他的經過如何?其中又有哪些看點呢?

劉備一生的創業,以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戰為界,分為前後兩段:前半段山窮水復,艱難困苦,後半段柳暗花明,漸入佳境。斬殺顏良,就在艱難困苦的前半段。而圍攻樊城,則在漸入佳境的後半段。

建安四年(199),劉備奪取曹操的徐州。他派關羽鎮守徐州的中心城市下邳(今江蘇省邳州市),自己駐守下邳西邊的沛縣(今江蘇省沛縣),形成掎角之勢。這沛縣屬於沛郡管轄,兩者都帶一個“沛”字。相對於沛郡而言,沛縣的面積小,級別低,所以當時習稱小沛。建安五年(200)正月,曹操進攻劉備,小沛被攻破,劉備倉皇向北逃走,前去投奔袁紹。留守在下邳的關羽,被曹操的大軍包圍,被迫投降曹操。斬殺顏良的表演,就在這樣的背景中上演了。

二月間,袁紹出動精兵十萬、鐵騎一萬,南下進攻曹操,劉備隨同前往。大軍進駐到黃河北岸邊的黎陽(今河南省浚縣東),袁紹命令先頭部隊,強渡黃河,圍攻曹軍的前線據點白馬縣城(今河南省滑縣東)。而先頭部隊的指揮官,便是袁紹手下第一名將,顏良。

這時黃河南岸的曹軍主力部隊,集中在白馬西南大約二百裏的官渡(在今河南省中牟縣東北)。白馬吃緊,曹操非常焦急,因為白馬有失,官渡就等於被砍斷了一只手臂。於是,他親自前去救援白馬,手下的精兵強將中,就有剛剛投降的關羽。

曹軍到達白馬西邊十多裏時,起勁攻城的顏良才發覺,趕緊轉身迎戰。曹操下令關羽、張遼二將充當前鋒,直取顏良。顏良雖然號稱袁紹手下的第一名將,無奈他面對的是兩位非凡的角色:關羽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而張遼則是曹魏異姓五虎上將之首。顏良正在指揮部下行動,而他所在的位置,設置有主將儀仗隊的特別標志,當時稱為“麾蓋”,即華美的旗幟和傘蓋。關羽早就鎖定麾蓋的位置,策馬如飛,徑直向顏良沖去。顏良急忙招架,然而已經晚了,只見關羽手中的長兵器,寒光一閃,顏良就被刺倒在沙場之上。關羽跳下戰馬,拔刀砍下顏良的頭顱。主將一死,顏良手下的人馬,紛紛四散奔逃,白馬的包圍就被完全打破了。《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對此的記載是:“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