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為難的華盛頓

喬治·布什坐在他肯尼邦克港家中的海景陽台上,沐浴著陽光,盯著遠處巖石上成群的海鷗,那裏也是他經常釣魚的地方。此時是1991年9月2日的午後,莫斯科的人民代表大會要開始審議了。幾個小時前,布什已向世界宣布,美國正進行著與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恢復外交關系的工作。這幾個國家如今已重新獲得一戰之後二戰之前所擁有的獨立地位。在美國看來,這些波羅的海國家對於蘇聯未來的走向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幾個月以來,美國白宮一直在推動蘇聯高層承認立陶宛的獨立。現在,隨著美國與這些國家外交關系的恢復,新的問題是:下一步該怎麽做?華盛頓方面應該幫助其他類似的加盟共和國獲得獨立,還是竭力挽救蘇聯呢?這成了今後幾個星期乃至幾個月當中,美國政府的工作日程中最主要的問題。[1]

1991年9月2日是總統假期的最後一天。布什總統剛剛吃完了午餐,喝了一杯雪利酒,他陷入了沉思。”47年前的今天我在小笠原群島被擊落以後,”他向錄音機口述著,“世界以及我的生活發生了太多改變,真的太多了。”1944年9月2日,年僅20歲的喬治·布什中尉開著“復仇者號”飛機,從被譽為最後的帝國的“聖哈辛托號”航空母艦起飛。“復仇者號”與另外3架魚雷轟炸機一起,負責攻擊日本在父島列島上的軍事設施。布什的飛機還未抵達目的地就被日本的防空炮擊中,但是這位年輕的中尉仍然成功地抵達了目標上空,並且還投下了炸彈,之後開始返回航空母艦。烈火吞噬了戰機,布什和兩位戰友跳傘逃生,墜入茫茫大海。只有兩個降落傘包打開了,而布什成為了唯一的幸存者:他在救生筏上漂浮了4個小時之後,被一艘美國潛水艇救了上來。布什中尉被授予“飛行十字勛章”,並從此開始了新的職業生涯,經歷了許多重大事件。這一切使3個人的生命都擁有了意義(不算其他更多人的話)——就是布什自己,以及他在戰鬥中失去的兩位戰友。[2]

而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也確實發生了很大改變。1944年9月,美國的強大盟友——斯大林完全占領了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斯大林的指揮官們大舉進攻塔林和裏加,重新奪取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首都,這兩個城市曾於1940年夏天被蘇聯強占,在希特勒進攻蘇聯之後被納粹占領。富蘭克林·羅斯福政府曾反對蘇聯的強占行為,但是到1943年,羅斯福又告訴斯大林,美國不願在這個問題上與其展開一場戰爭,這個表態意味著承認蘇聯接管這一事實,而這一事實也於1945年上半年在雅爾塔會議上得到了默認。冷戰期間,美國一直采取平衡的方法,既承認蘇聯對波羅的海國家的實際控制,又拒絕承認蘇聯對於這些地區擁有主權。雖然關閉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駐美大使館,但是美國政府在冷戰期間一直承認這3個波羅的海國家的公使館的主權,並一直與其保持著合作。[3]

35歲的尼古拉斯·伯恩斯,當時在國家安全委員會和白宮駐波羅的海美國社團聯絡處任職員,後來回憶道:

我們一開始就非常重視波羅的海國家。我們從不會承認蘇聯對他們的強制性兼並。我們雖然承認了蘇聯對亞美尼亞、土庫曼斯坦和烏克蘭的主權,但我們從不會承認其在波羅的海國家的主權。我們要讓波羅的海這些國家的公使館保持開放,要保護1940年這些國家交給我們托管的黃金。美國國會強烈希望波羅的海國家能獲得自由,其中有一個很有影響力且很活躍的波羅的海社團,叫作波羅的海——美國聯合國家委員會,我作為白宮職員,與他們保持了頻繁的聯系。我們政府非常想去支持波羅的海的權益。[4]

冷戰時期,作為美國對外政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對波羅的海國家的獨立長期以來一直表示支持,盡管支持的熱情時高時低。根據這一思想,一戰後波羅的海國家本是獨立的,但之後被蘇聯不合法地攫取了。但美國對摩爾多瓦、烏克蘭西部地區和白俄羅斯西部地區又采取了不同的策略,這些國家在一戰後被合並進了羅馬尼亞和波蘭之中,但在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之後,它們和波羅的海國家一起被蘇聯兼並了。這樣區分有一個很特別的邏輯:因為不同於波羅的海國家,後者沒有一個在一戰後得到獨立,或被國際法承認。因此,美國對外政策專家認為,應該對波羅的海國家進行特別處理,他們認為波羅的海國家與波蘭、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是同一類的。按照這個邏輯,蘇聯僅僅從東歐地區撤離還不夠,還需要讓波羅的海國家恢復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