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傍晚時分,夜幕降臨,莫斯科紅場上的遊客們、向列寧墓行進的儀仗隊士兵們,還有克裏姆林宮的一石一瓦,都見證了參議院大樓上蘇聯紅旗的緩緩降落,這也意味著蘇聯政府——國際社會主義的代言人下台了。1991年聖誕節這天,通過電視,世界上成千上萬的人都觀看了這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當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實況轉播了蘇聯總統——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的辭職演說,這是蘇聯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總統,因為蘇聯不復存在了。這注定是一個不平常的聖誕夜。

剛剛發生了什麽?第一個能回答這一問題的人就是美國總統——喬治·布什。12月25日晚,在看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其他廣播電視對戈爾巴喬夫演說的報道後,在看完克裏姆林宮的紅旗被降下之後,布什很快步入電視直播間,為美國人民就他們所看到的畫面、他們所聽到的消息以及他們所收到的聖誕大禮進行解釋,剖析其意義。他將戈爾巴喬夫的辭職和蘇聯紅旗的降下視為美國40多年來對抗社會主義的勝利。而且,布什將蘇聯共產主義的崩潰與冷戰結束聯系起來,慶祝美國人民的價值觀贏得了勝利,他在三個句子裏連用了三次“勝利”。幾個星期後,他在國情咨文中提到,“蘇聯於一年之內解體所帶來的變化有著幾乎神聖的意義”,他宣稱“受到上天的眷顧,美國人民才贏得了冷戰”,此外,他還宣布一個新的世界秩序將要產生。他在兩院聯席會議上說:“世界曾被分成兩個對抗的軍事陣營,現在剩下唯一一個卓越無比的強國,那就是美利堅共和國。”聞者掌聲雷動。[1]

40多年來,美國和蘇聯確實陷入全球對抗之中而無法自拔,這場對抗沒有以核災難結束真是純屬偶然。一邊是紅旗飄飄的克裏姆林宮,另一邊是星條旗飛揚的美國國會大廈,一代代的美國人就出生在這樣一個東西陣營分明的世界中。那些在1950年入學的人們仍然清晰地記得核警報演練以及一旦發生核爆炸要躲在桌子底下的建議。為了阻止共產主義的擴張,數十萬美國人為之奮鬥,上萬美國人為之犧牲,最初戰鬥在朝鮮的崇山峻嶺之中,後來又戰鬥在越南的熱帶雨林之中。幾代學者為阿爾傑·希斯(民主黨人,美國國務院官員,他曾以美國總統羅斯福顧問的身份出席了雅爾塔會議,還擔任過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主席。他於1948年被指控是華盛頓特區美國共產黨間諜網成員,曾向蘇聯提供國務院機密文件。後因偽證罪被判刑5年。這起間諜案至今仍是一個疑案。)是否叛國投蘇而爭論不休;而受約瑟夫·麥卡錫(美國政治家,生於威斯康星州,共和黨人,極端狂熱的反共產主義者。)參議員蓄意逮捕共產黨員這一運動的影響,幾十年來好萊塢都難以恢復元氣。就在蘇聯解體的前幾年,要求核裁軍的遊行示威還在紐約和美國其他主要城市的街頭上演。這一活動甚至使父子反目,年輕的政治激進主義者羅恩·裏根就反對他的父親——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美國人和他的西方盟友在國內外展開了無數次鬥爭,戰爭似乎還要繼續進行下去。但現在,曾經全副武裝的對手,從未在一場單獨戰役中失手的對手,居然不放一槍就降下了國旗,國不復國,分崩離析。

在戈爾巴喬夫——這位與布什和裏根共同結束冷戰的人——宣布辭職當天,布什總統宣稱美國在冷戰中取得了勝利。這當然值得慶祝,但是有些事情還是令人困惑。雖然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只是象征性地結束了蘇聯(從法理上蘇聯在4天前也就是1991年12月21日已經被它的成員國正式分解了),但冷戰的目的並不是分解蘇聯。而且,布什在1991年12月25日面向全國的講話,以及1992年1月在國情咨文中的講話內容,與政府早前關於冷戰的報告是截然相反的,報告原本說的是不能與戈爾巴喬夫對抗,而應以與其合作的方式結束冷戰。這類聲明最早是在1989年12月的馬耳他領導人峰會上做出的。就在布什發表聖誕節演講前幾個小時,白宮還有過類似的聲明。該聲明贊揚了戈爾巴喬夫的合作:“(戈爾巴喬夫)與裏根總統、我自己和其他聯盟國領導人一起工作。戈爾巴喬夫總統行事大膽,果斷決定結束痛苦的冷戰,並將致力於重塑一個完整和自由的歐洲。”[2]

布什的聖誕演講意味著總統及其內閣成員將一改其對蘇聯老對手的態度,也將重新評估美國影響蘇聯發展的能力。盡管布什和國家安全顧問斯考克羅夫特將軍在1991年的大多數時間裏仍然公開聲稱美國對於蘇聯的影響力有限,但現在他們卻將蘇聯政局的戲劇性發展歸功於自己。這種新的解讀產生於布什再次競選美國總統時期,隨之而來的是公眾對於冷戰結束和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的解讀,這種解讀即使不是主導的,也是最有影響力的。這個有極大虛構成分的解讀,將冷戰結束與共產主義沒落和蘇聯解體緊密地聯系起來,更重要的是,這一解讀把事態的發展看作是美國政策幹預的直接結果,也是美國的重要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