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喪鐘敲響,李唐王朝終歸西(第2/9頁)

在唐懿宗執政的中期,鎮守在桂林的官兵因為長期不能更換而滯留在那裏,官兵回不了家,因此意見很大,在龐勛的率領下,北上返回中原,占據徐州、宿州一帶,康承訓率軍與龐勛對峙苦戰了幾個月,朝廷甚至向沙陀李國昌、李克用父子借兵,才最終平定了這場兵變。然而,康承訓在平定叛亂後不久,卻因為作戰不力的原由被貶。朝廷對待功臣的態度讓宋威等人心驚膽寒。於是,當起義軍縱橫南北的時候,宋威一邊向朝廷上奏說起義軍不成氣候,沒什麽好擔心的,一邊跟隨在起義軍的後面,不再積極作戰。宋威私下裏跟曾元裕說:“當初龐勛被平定後,康承訓完成了任務之後沒有用了,就被判了罪。如果咱們成功平定了這幫叛賊,以後遇到禍事還是無法幸免於難啊,還不如留著這些叛賊,要是王仙芝或者黃巢等人以後有幸改朝換代,成了天子,那咱們也算是功臣呢!”

朝廷看到叛軍一直十分猖狂,自然也猜到了緣由,不久之後便用崔安潛、李琢、張自勉統帥軍隊追剿起義軍,讓他們取代了宋威和曾元裕。

王仙芝和黃巢率領的叛軍進攻到蘄州、黃州一帶,蘄州的刺史裴渥無法抵抗,連連潰敗,於是他答應為王仙芝上表朝廷求官,讓他們答應暫停戰爭,邀請王仙芝和黃巢等人一同赴宴。沒過多久,朝廷就封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王仙芝覺得很受用,開始有些動搖了,甚至想要放棄起義,歸降朝廷,接受官職。朝廷只封了王仙芝,卻沒有賞賜黃巢,黃巢十分生氣,就對王仙芝說:“當初我們一起立下誓言,要一起並肩作戰,替天行道,現在你卻想扔下起義軍自己去當官,你真的忍心這樣做嗎?”王仙芝聽了這番話沒有一點反應,黃巢怒火中燒,打了王仙芝一拳。因為黃巢的強烈反對,以及士兵們的抗議,王仙芝只好拒絕了歸順朝廷。在這之後,黃巢與王仙芝分道揚鑣,開始分兵作戰。

後來,王仙芝兵敗被殺,他的余眾一部分南下,在江浙一帶活動,另一部分則北上與黃巢會師。大家推舉黃巢為黃王,號稱“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並設官分職。

好日子沒過多久,黃巢就受到了重挫。他派去攻打江西的兵馬被剿滅;進攻新鄭、郟城、襄城、陽翟的兵馬被打退;進攻浙西的兵馬被攻擊,死傷者眾多,可謂是損兵又折將。黃巢感到十分沮喪,於是向朝廷乞降,被任命為右衛將軍。

但是黃巢的野心很大,一個小小的將軍根本滿足不了他,於是他再次反叛。黃巢的起義軍轉戰各地多年,在占領了廣州之後,把那裏作為反抗唐朝統治的根據地。但是這裏忽然開始流行疫病,不少起義軍將士染病而亡。黃巢率領軍隊離開廣州,向西北進發,攻取了桂州,控制了嶺南全境,並在江浙一帶取得勝利。起義軍渡過淮河,進抵洛陽城下。在攻占洛陽之後,黃巢繼續向關中挺進,一舉破關後,直搗長安。當時執政的唐僖宗倉皇而逃,黃巢帶領的起義軍沒有受到任何抵抗就順利進入了長安。黃巢進入太清宮後,在含元殿登基為帝,國號大齊,並大赦天下。

中和二年(882年),朱溫變節降唐,朝廷的軍隊從四面八方會聚而來,起義軍節節敗退,糧草也消耗殆盡,陷入了絕境。朝廷的軍隊攻入長安,黃巢數戰不勝,連夜撤離。在泰山狼虎谷的襄王村,黃巢與朝廷的軍隊進行了殊死決戰,卻屢戰不勝。絕望中,黃巢知道大勢已去,便自刎而死,這場長達十一年之久的唐末農民起義就此畫上了句號。

阿父掌權,山河日下

在大唐王朝最後的幾十年歷史中,宦官專權愈演愈烈,有的宦官甚至可以決定天子的廢立。在唐僖宗李儇執政期間,就有這樣一位權傾朝野的宦官,被李儇稱為“阿父”的宦官田令孜。

剛入宮的時候,田令孜的地位十分卑賤,但是因為他讀過很多書,很有智謀。所以,李儇還是普王的時候,與田令孜就十分要好,兩個人經常在一起玩耍。

李儇即位後,馬上就提拔田令孜當樞密使,田令孜就這樣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宦官,搖身一變成為四貴之一,四貴就是兩樞密使和兩神策軍中尉。沒過多久,李儇又提拔田令孜為神策軍中尉,也就是禁軍統領。當時年僅十二歲的李儇,將政務全部委托給田令孜,稱田令孜為阿父。田令孜憑借小皇帝李儇對自己的充分信任,成為當時朝廷裏的中心人物。

田令孜手中掌握了大權,任命官吏或者賜予爵位,不需要向李儇匯報,自己就可以決定。所以,如果有人想做官,就得給田令孜行賄送禮。田令孜還竭力培植自己的黨羽,讓他們各統一軍,號稱隨駕五都。田令孜有個哥哥叫陳敬瑄,地位十分卑賤,曾經是個賣燒餅的師傅。崔安潛鎮守許昌的時候,田令孜為哥哥討求兵馬使的職務,兵馬使可以掌握軍隊,十分有權力,但是崔安潛沒有答應。田令孜就讓哥哥在左神策軍供職,只過了短短幾年又把他提升到大將軍的職位。田令孜為了培養自己的親信,向李儇奏請讓陳敬瑄和左神策軍大將軍楊師立、牛勖、羅元杲等人鎮守三川。李儇喜歡玩樂,他讓這幾個人擊球來賭三川,以賭球的輸贏名次來任命封疆大臣。最後陳敬瑄得了第—名,被任命為西川節度使,代替西川節度使崔安潛的職務,楊師立為東川節度使,牛勖為山南西道節度使。陳敬瑄的任命消息傳到了成都,人們都十分驚訝,不知道這個陳敬瑄是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