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無力回天,晚唐賢君“小太宗”(第2/5頁)

李忱重用唐憲宗朝的後人。當他遇見杜勝,聽說他是唐憲宗時期宰相杜黃裳的兒子,馬上提拔了他。當他見到裴念,得知他是唐憲宗時期宰相裴度的兒子,馬上提拔為翰林學士。

李忱很喜歡微服私訪,他騎著一頭毛驢,早出晚歸。一旦發現了優秀的官員,馬上予以提拔重用。有一天,他在渭水邊打獵,發現當地的百姓焚香祈禱,打聽了一下發現是縣令李君爽治理有方,深得民心。於是他讓李君爽做本州的刺史。還有一次,李忱在涇陽狩獵,樵夫說縣令李行言有勇有謀,他回宮後就把李行言的名字寫在了含元殿的柱子上,很快提拔了他。

吐蕃與唐王朝的關系時好時壞,成為唐朝政權不穩定的因素之一。吐蕃不時入侵唐朝腹地,給社會安定和百姓的生產生活都造成巨大的影響。從唐武宗以來的吐蕃內亂,削弱了吐蕃的實力。到了唐宣宗初年,吐蕃占有的秦、原、安樂三州以及原州七關,都歸附了唐朝。這成為了唐宣宗時期對少數民族取得的一項重大勝利。

由於唐宣宗李忱任用賢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所以唐王朝一度出現了好局面,頗有貞觀遺風。但是,由於李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當時社會條件的限制,所以很多措施無法貫徹實行。

大中之治,牛李黨爭的終結

唐宣宗李忱在位雖然只有十三年,但是他以皇太叔的身份登基,終結了困擾李唐王朝多年的朋黨之爭,自有他的過人之處。他勵精圖治,堪稱一代明君,尤其是他從諫如流,足以媲美唐太宗李世民。

但是由於李忱從年少時起就沉默寡言,任人欺負,所以當他在宦官的扶持下登上王位時,文武百官本以為他只是一個愚笨無能的傀儡皇帝。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他第一次朝見文武百官的時候,從容自得,處理政務的時候,果斷自信。朝野上下這才發現李忱的才能一直沒有顯露出來,是一個深藏不露的人。

有一次上朝的時候,李忱看了一眼李德裕,然後對文武百官說:“每次上朝,李太尉看我的時候,我都會覺得不寒而栗。”這是李忱對李德裕發出的挑戰和警示。李德裕在唐武宗朝擔任宰相的時候,因為有很大的功勞,所以十分狂傲。

當時朝中有很多大臣都批評李德裕,說他利用手中的大權公報私仇,打擊牛黨的人員,而且手段十分狠毒,在朝野上下造成了十分緊張的政治氣氛。唐宣宗李忱也很看不慣李德裕。

李忱即位不到一個月,唐武宗還沒有下葬,他就讓李德裕為荊南節度使同平章事,詔書一下,朝野震動。李德裕所提拔的官員紛紛落馬,唐武宗所寵信的道士趙歸真被杖殺,軒轅集流放嶺南。等到唐武宗下葬後,李德裕調任東都留守,但同平章事被解除。第二年冬天,唐武宗朝的吳湘冤案被重新審理,李德裕因此被貶為潮州司馬,後來又被貶為崖州司戶,死在了被貶的地方。

李德裕死後,李忱開始大力提拔之前被李德裕所排斥的官員。其中牛黨成員自然首當其沖,被流嶺南的五大骨幹李宗閔、楊嗣復、李玨、牛僧孺、崔珙在同一天北遷。文學之士馬植因為不被李德裕信任而沒有得到重用,李忱讓他擔任了刑部侍郎,充鹽鐵轉運使。白敏中原本被李德裕提拔,但是李忱即位後,白敏中立刻倒戈,竭力攻擊李德裕,成為了唐宣宗朝的政治紅人,被任命為宰相,由他引薦的崔元式、韋琮等人,大多是李德裕擔任宰相時所不看重的人。魏謨入相也和他與牛黨來往密切有很大的關系。崔鉉與李德裕關系很不好,也被李忱拜為宰相。李德裕在位時所重用的名將石雄,向李忱請求一鎮終老,遭到了拒絕,石雄最終抑郁而死。李忱為了打壓李德裕的勢力,有些做法甚至超出了理智。當時,有一個叫做丁柔立的官員,他在前朝被李德裕壓制,但是在李德裕接連被貶黜後,丁柔立竟然站出來為他鳴冤,李忱以阿諛李德裕的罪名貶丁柔立為南陽尉。

盡管唐宣宗李忱並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但他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執政期間曾經燒過三把火,一把火使權豪斂跡,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閽寺詟氣。這些措施使得唐朝的國勢有所起色,階級矛盾有所緩和,百姓的生活漸漸富裕起來,使腐敗的唐朝統治出現了“中興”的大好局面。

當時由唐宣宗李忱鑄就的中興局面,也被稱為“大中之治”。李忱致力於改善中唐以來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對內致力於改善安史之亂所遺留下來的問題,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抑制宦官勢力過分膨脹,打擊不法的權貴和外戚。對外他不斷派兵擊敗了吐蕃、回鶻、黨項、奚人,收復了安史之亂後被吐蕃占領的大片失地,克復河湟,拓疆三千裏外,告成宗廟,雪恥二百年間,使得大唐國勢重新振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