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日月當空,撥響內亂之弦(第4/13頁)

唐高宗李治作為一代天子,所生孩子數量並不多,一共八個兒子四個女兒,其中有四子二女為武則天所生。長子李弘是武則天二十九歲時所生,曾被封為代王,後被立為太子。但是李弘為了幫助義陽公主與宣城公主惹怒了母親武則天。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的母親是以前得罪過武則天的蕭淑妃,所以這兩位公主一直被幽禁在宮中,年過二十還沒有成婚。李弘發現此事後,感到十分震驚,心生同情,便請求讓兩位姐姐能夠結婚,過上幸福的生活。這件事讓武後十分不悅,她便隨便將她們許配給了侍衛。後來李弘違背了母親的意願,執意娶了裴居道的女兒為妃,裴妃是個相當賢淑的女子,他們的生活過得十分幸福。盡管李弘是武則天的親生骨肉,但是在政治上的一些作為違背了武則天的意願,只因有李治撐腰,所以武則天一時奈何不了他。最終,武則天在一次外出中找機會狠下毒手,下毒殺死了李弘。

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叫李賢,是李治帶著武則天從長安出發去昭陵的途中出生的,李弘死後,李賢被立為太子。李賢是個文武全才,讀書過目不忘,喜歡研究兵法,曾任右衛大將軍,授涼州大都督,可謂是風光一時。被立為太子後,李賢留心政務,很受擁護,文武百官無不贊揚他。他召集當時的學者太子左庶子張大安、洗馬劉訥言等人,一起注釋範曄的《後漢書》,可謂是大功一件。漸漸地,武則天發現李賢成為了自己的對手,想趁著他羽翼還沒有豐滿,盡快解決掉。當時武則天十分看重一個叫做明崇儼的人。他在唐高宗李治面前,總是托鬼神之言離間李治與李賢的關系,所以太子李賢十分討厭他。後來,明崇儼被強盜殺害,武則天將此事嫁禍於李賢,對李治說懷疑太子李賢對明崇儼懷恨在心,所以派人殺了他。於是,李賢的太子之位被廢。但是武則天還是不放心,為了避免李賢采取什麽行動,就逼他自殺,李賢去世的那年僅有三十二歲。武則天為了表示哀痛,追封李賢為雍王。

第三個兒子李顯,生於長安,李賢被廢之後,他被立為太子,唐高宗去世後,李顯即位為唐中宗。李顯和他的父親李治比起來,更加軟弱無能。即位後,李顯尊武則天為皇太後,重用韋皇後的親戚,試圖組建自己的集團,結果武則天大為惱火,將繼位才兩個月的唐中宗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軟禁於均州,嘗盡了人世的艱難。每當聽說武則天派使臣前來,李顯就嚇得想自殺。後來,李顯被武則天召回了京城,重新立為太子。等到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率領羽林軍五百余人,沖入玄武門,迫使武則天傳位於李顯。

四子李旦,在唐中宗李顯被廢之後,以唐睿宗稱帝,武則天臨朝聽政。後來李旦被廢,立為相王。直到李顯死後,李旦才得以再次繼位,大赦天下,這時武則天已經去世了。李旦也是位才子,勤奮好學,喜歡文字訓詁之書,字也寫的好。著名的景雲銅鐘的銘文,還有武則天的母親楊氏的墓碑,都出自唐睿宗李旦的手筆。李旦可以說是武則天的幾個兒子中最聽話的一個了,甘願做武則天的傀儡。但是他表面上順從武則天,實際上身體裏還是流著李家的血。李旦第一次即位是武則天廢唐中宗為廬陵王的第二天,那時的武則天雖然很想自己當皇帝,但是政治經營還沒有達到足以改朝換代的火候,所以就將自己的小兒子豫王李旦立為新君。李旦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是不能在正宮上朝聽政,只能居住在別殿,武則天則以太後身份臨朝聽政。唐睿宗李旦一直在母親武則天的控制之下,為了自保,在無奈的情形下懇請母親賜自己姓武。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武則天登基,李旦被迫讓出了皇位。他對武則天的行為雖然有反感,但是李旦看清了皇權鬥爭的悲慘,看到了自己三個哥哥的前車之鑒,在母親武則天面前,泰然自若,母親說什麽就是什麽。其中有多少無奈,恐怕只有李旦自己心知肚明了。

討武失敗,敬業被誅

武則天不斷換太子、換皇帝的目的是想自己坐上王位,她把自己的列祖列宗全都加以追封,並在家鄉建立宗廟,給娘家的親戚都安排了重要官職,把反對她的徐敬業、駱賓王等人貶了官。

徐敬業也叫李敬業,祖籍曹州離狐縣,是唐初將領李勣的孫子,李震的兒子,他從小善於騎射,很有才智。因為父親死得早,所以直接承襲了祖父的英國公爵位,曾任眉州刺史,後被貶為柳州司馬。徐敬業年少的時候,有一次出外打獵,突然遇到草原起了火,他急中生智,把隨行的馬殺了,自己藏在馬肚子裏,才幸免於難,別人聽說後都稱贊他勇敢機智,父親卻搖頭苦笑,覺得徐敬業沒有真才實學,只有些小聰明,早晚會聰明反被聰明誤,成為家裏的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