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日月當空,撥響內亂之弦(第2/13頁)

攻心計,二次入宮終得寵

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後,武則天被送到了感業寺,迎來了她人生中最為黑暗、最為迷茫的歲月。進入感業寺後,她被剃掉了一頭青絲,在這被高墻圍困的陰森寺院裏,武則天的心跌到了谷底。然而她在感業寺出家的這兩年中並沒有安心念佛,而是處心積慮地想辦法逃出來。如果按照常理,武則天似乎再也沒有進入皇城的機會。

但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病重期間,她和在李世民身旁細心照顧的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想到這裏,武則天心裏燃起了一股希望之火。但是李治登基後音訊全無,連來看她一眼的意思都沒有。武則天望眼欲穿,她害怕唐高宗李治就這樣忘了她,李治是她回宮的唯一機會,所以一定要讓李治知道她是多麽地思念和期盼他。武則天才智過人,很快就寫了一首題為《如意娘》的情詩: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此來長下淚,開箱驗看石榴裙。意思是:我的心緒紛亂,精神恍惚,把紅的都看成綠的了,為什麽如此憔悴?因為整天思念著你,如果你不相信我每天因為思念你而默默落淚的話,就請打開箱子看看我的石榴裙吧,那上面灑滿了我斑駁的淚跡。李治看到了這首詩,不禁開始思念起武則天來。

在唐太宗的周年忌日時,李治到感業寺進香,又與武則天相見,兩人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相擁而泣。但是礙於武則天身為已故父親妃子的身份,李治雖然很想把她接回宮中,卻也不好主動這樣做。恰巧這件事被當時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後看在眼裏,便主動向李治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這個請求正合李治的心意,於是當即應允。

就這樣,當時已經二十八歲的武則天第二次回到了皇宮,回宮前武則天就已經懷孕了,入宮後便生下兒子李弘,被拜為二品昭儀。早在武則天懷孕的消息傳出以後,王皇後因自己沒有子嗣就十分恐懼,她恐怕武則天一旦生下皇子,自己的皇後之位就會受到威脅,所以她聯絡舅父中書令柳爽等人,讓他們提議立後宮劉氏所生的唐高宗的長子李忠為太子,並把當時的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於志寧、張行成、高季輔等人拉進了輔佐太子的班子。這樣一來,武則天就少了一個機會。王皇後以為這樣自己的皇後之位就可以坐穩了,但是她低估了武則天。

王皇後讓李治把武則天帶回宮裏,有她自己的目的,想拉攏武則天一起來對付和自己爭寵的蕭淑妃。蕭淑妃顯然不是武則天的對手,沒過多久就被打入了冷宮。除掉蕭淑妃以後,武則天的野心更大了,她一想到過去的悲慘生活,就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她知道要想在宮中立穩腳跟,就得當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後,所以她開始想取代王皇後的位置。但是,王皇後可不像蕭淑妃那麽好對付,她背後有強大的門閥士族勢力支持,於是武則天開始尋找機會。

武則天在生下李弘後,又產下了長女安定思公主。公主出生後一月的時候,王皇後來看望她,因為自己沒有孩子,小公主又十分可愛,所以王皇後不禁心生憐愛,很高興地逗弄公主玩,直到玩累了才離開。武則天等王皇後走後就來到女兒床前,她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想要掐死小公主來陷害王皇後。但畢竟是自己的心頭肉,母女連心,不禁下不去手。可想想若是失去這個天賜良機,自己可能就這樣做一輩子的昭儀,等到自己年老色衰漸漸失寵,說不定連昭儀也保不住。於是她心一狠就把小公主掐死了。她把女兒放好,蓋上被子,看起來就跟睡熟了一樣,然後偷偷去了花園。

李治每次回到昭儀宮,總是習慣性地先到小女兒的床邊去看望愛女,他掀開被子一看,女兒的膚色青紫,脖子上有被掐過的手印,已經死去多時。這時,武則天回來了,她看到這樣的情景立刻嚎啕大哭起來。李治問身邊的人是怎麽回事,侍從說:“剛才王皇後來這裏逗小公主玩,她走後就沒有別人來過了。”李治勃然大怒說:“皇後怎麽能把朕的女兒殺死,這個毒婦!”武則天於是借機哭訴王皇後的罪過,王皇後百口莫辯,無法解釋清楚。

李治在盛怒之下萌生了廢掉王皇後的想法,想要立武則天為皇後,但是長孫無忌等大臣強烈反對。這時,開國功臣李勣給李治出了個主意,說皇後的廢立是皇上的家務事,沒有必要和大臣們商量,李治聽了之後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與此同時,李義府和許敬宗等人也在朝廷大臣中間大造輿論支持武則天。所以永徽五年(654年)十月,李治正式下詔廢掉王皇後,並在六天後,正式立武則天為皇後,舉行了盛大的冊後大典,李勣在太極殿主持冊後典禮。武則天身穿華麗的皇後禮服在肅儀門的城樓上接受文武百官和外國使節的朝拜,出身低微的武則天終於在第二次進宮時得寵,成為了令天下俯首的大唐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