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實”與“更慘”敬答謝蔚明先生(第4/4頁)

2.“有虧史德”。知人論世,十分困難;沒有認真研究,很容易說錯。請恕直言,先生很可能沒有讀過後學的史學著作,斷定在下“有虧史德”,這個結論可能下得太早了。

3.“應負誤導青年讀者的責任”。這段話表明,先生可能受自己的職業習慣桎梏,沒有注意學術與宣傳有重大差別。學術唯一的職責是求真,它只有真與假、是與非之分,而不負任何“正導”或“誤導”的責任,這是它與聽命上級的宣傳的最大不同。只有刻意掩蓋事實真相、歪曲歷史的書籍或報刊,才會誤盡天下蒼生,流行多年的《聯共黨史簡明教程》就是其中最惡劣的典型之一。但那正是與學術風馬牛不相及的宣傳。不分清學術與宣傳的性質差異,要求學術也唯命是從,必然給學術、文化的發展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總的看來這些指責似乎言重了。認識或學術歧見,所在皆有,通過心平氣和的討論,求同存異,十分有益。但不恰當的用詞容易傷人,先生自己就曾深受其害,諒必深惡痛絕。這種文風有損盛名,敬請先生三思。

2002年11月24日星期日於廣州中山大學原載上海《文匯報》2003年6月1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