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韓信開辟北方戰場

彭城大戰之前,劉邦派遣使者到趙國見趙王趙歇和丞相陳馀,希望結盟聯合進攻西楚。趙國開出的條件是,劉邦必須處死逃亡到漢國的張耳,見到張耳的頭就發兵。

張耳是劉邦遊俠時代的大哥,多年以來的摯友,如今有難前來投靠,豈能一時為了陳馀的怨恨而背信賣友,斷了天下英雄的歸服之途。況且,劉邦為了解決河南國、殷國等與趙國有關的問題,借重於張耳之處還很多。在謀士們的策劃下,劉邦耍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花招。他找到一個相貌與張耳相似的人,割下頭送到趙國,以此換得了趙國加盟出兵攻楚。

俗話說,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彭城大敗,張耳沒有被劉邦處死的消息也讓陳馀知道了。陳馀大怒,馬上斷絕了與劉邦的關系,順應新的形勢,同齊國等諸侯國一樣,與項羽和解,加入了以西楚為首的反漢同盟。

韓信攻占了魏國以後,漢國與趙國間的關系陡然間緊張起來。魏國的太原郡和上黨郡本來是趙國的領土,項羽大分封時,作為補償劃給了西魏。漢軍進攻西魏,趙國積極支援魏豹,在陳馀的指示之下,代國相國、夏說更是領軍進入魏國境內,協助魏軍抗擊漢軍[13]。魏國被漢軍占領以後,漢國和趙國之間失去了緩沖而全面接壤,一時間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

就在這個時候,韓信上書劉邦,提出了開辟北方戰場的計劃。在這份計劃書中,韓信指出,彭城敗戰以後,反楚聯盟瓦解,新的反漢聯盟形成,除了敗退的韓王韓信和正在苦戰的九江王英布以外,魏國、趙國、代國、燕國、齊國等其他諸侯各國都倒向了項羽,形成了從南到北全面包圍漢國的形勢。如今,漢軍雖然在滎陽—成臯一帶阻止了楚軍的西進,形成了對峙的局面,但是,由於項羽親自統領楚軍主力在滎陽一帶進攻,在短時間內,難以看到漢軍獲得突破的前景。

韓信進而指出,奉大王之命,臣下有幸擒獲魏豹,攻占了魏國,將反漢包圍圈撕開了一道缺口。臣下以為,眼下正是在黃河北岸開辟新的北方戰場的大好時機。臣下請求大王增兵三萬,乘勝進攻代國和趙國,然後北舉攻擊燕國,東進攻擊齊國,進而南下斷絕楚軍糧道,西進與大王會師滎陽。如此一來,項羽所統領的楚軍將時時受到黃河北岸我軍的威脅,其攻擊力量和後勤供應都會受到極大的牽制而削弱,將大大有利於大王在正面戰場上的突破。如此一來,反漢包圍圈不僅可以徹底打破,反楚包圍圈也可以逆轉形成。

韓信開辟北方戰場的計劃,是在漢二年九月提出來的。當時,韓信在剛剛攻占的魏國軍中,這份計劃書,是與被俘的魏王魏豹一道由專使送到滎陽劉邦軍大營的。關於這份計劃的內容,史書的記載非常簡單,《史記》沒有記載,《漢書》不過寥寥數語[14]。但是,從以後的歷史來看,這份計劃書可以說是韓信繼“漢中對”以後提出的另一個重要的戰略計劃,堪稱斷項羽右臂的計劃。這個重要的計劃,可以說是彭城大敗以後,楚漢戰場的形勢能夠得到根本逆轉的關鍵,劉邦與項羽之間長期勢均力敵的對峙,其最後的勝負,將取決於韓信開辟北方戰場的結果[15]。

劉邦與張良等謀臣協商以後,同意了韓信開辟北方戰場的請求,同時,劉邦指派了一位重要的人物與韓信同行,共同執行這項計劃。這位重要的人物,就是張耳。

當時,趙國的首都在信都(今河北邢台)。漢二年十月,陳馀得到田榮的援助,擊敗張耳,從代縣(今河北蔚縣)迎回了被項羽徙封為代王的趙歇,重新擁立為趙王。趙王趙歇為了感謝陳馀,封陳馀為代王,定都代縣,領有雁門郡和代郡。陳馀以為趙歇勢單力薄,難以單獨支撐國事,於是任命部下夏說為代國相國,全權代理政務,自己留在趙歇身邊出任趙國丞相,輔佐趙歇重建趙國。

漢三年後九月,韓信與張耳統領數萬漢軍進攻代國,戰事非常順利。夏說戰敗被俘,漢軍占領了雁門,控制了代郡。消滅代軍主力以後,韓信和張耳引軍回到太原郡,將大軍屯駐在井陘道西口一帶(今山西平定西),準備大出井陘道攻擊趙國。

趙歇的趙國,主要領土有恒山、邯鄲、巨鹿三郡,都在華北平原上,與韓信軍剛剛攻占的太原郡和上黨郡之間,隔了太行山。古往今來,華北平原和山西盆地之間,依靠穿越太行山的山道連接,著名的有所謂“太行八陘”,也就是八條重要的通道,井陘道就是其中最為有名的一條[16]。在秦漢時代,井陘道是由山西穿越太行山進入華北平原的主要通道,公元前229年秦將王翦滅趙,北路大軍就是出井陘道直趨邯鄲的[17],二十五年後的韓信,似乎要再一次重演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