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劉邦的極限

彭城戰敗,是劉邦一生中最慘痛的敗仗。關於這次敗戰的原因,歷代的史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議論中,最為一致的當數劉邦進入彭城之後,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忙於收取項羽宮中的美人珍寶,日日飲酒高會,導致松懈防備,被項羽奇襲擊潰。驕兵必敗,自不待言。不過,仔細想來,六十萬連戰連勝的強勁之師,一日間被三萬長途奔襲的楚軍擊潰,陣亡近二十萬人,總是過於神奇而不可思議。

我整理彭城之戰的歷史,一直關注一個重大的史實:彭城之戰時,韓信不在軍中,他被留在廢丘圍困章邯。由此我生發聯想,彭城之戰,如果韓信在軍中指揮,將會是什麽結果?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這是耳邊常常聽到的話。這句話是誰的名言,我不能確定,但是,我可以肯定,假設是歷史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合理的假設,常常會引出有意義的結果。由韓信指揮彭城之戰這樣一個假設,讓我想起一次歷史上有名的對話。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打敗項羽取得天下後,剝奪了韓信的兵權,又用陳平提供的詐謀,將韓信逮捕軟禁在首都長安,褫奪王位降為列侯,錦衣玉食而無所事事。這個時候的劉邦,不時從容地召見韓信,與他一起回憶往事,議論諸位將領的統兵能力。劉邦曾經問道:“比如像我,能夠統領多少兵馬?”

韓信答道:“陛下不過能夠統領十萬人而已。”

劉邦又問道:“那你如何呢?”

韓信回答道:“對於臣下來說是多多益善。”

劉邦笑了,問道:“多多益善,為什麽被我擒獲了呢?”

韓信答道:“陛下不善於將兵,而善於將將,這就是韓信之所以被陛下擒獲的原因。況且,陛下的資質是上天所授,而非人力所能及也。”

這一段對話,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不但有種種解說,而且成了成語“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的語源。我整理彭城之戰的歷史,思考劉邦六十萬大軍之所以慘敗於三萬楚軍的原因,從這段對話中獲得了一種合理的啟示。

秦末之亂中,劉邦和韓信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他們一起親歷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戰爭史。在這段對話中,劉邦與韓信總結歷史,議論秦末以來各位將領的指揮能力,特別是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戰爭的規模,有一個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參戰國家所能動員的軍隊數量,因為國力和制度的原因,是有限度的。周滅商的牧野之戰,是殷商時代最大規模的戰爭,周武王所統領的聯軍,不到五萬人。春秋時代的大戰,最著名的有晉楚城濮之戰,以楚國為首的聯軍,數量不到十萬人。秦始皇滅楚之戰,是戰國時代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王翦所統領的秦軍,達到六十萬人。從以後的歷史來看,六十萬人,大體就是中國古代戰爭中參戰一方所能動員的軍隊數量的極限。

古代戰爭,通訊靠旗幟金鼓,補給靠人畜車船,交通靠土路步行,在這種條件下,指揮六十萬人的大兵團作戰,可以說是非常困難,非不世出的軍事天才是難以勝任的。據我們所知,秦漢時代,能夠指揮六十萬人大兵團作戰的將領,只有兩位,一位是王翦,另一位就是韓信。公元前224年,王翦統領六十萬秦軍大敗楚王熊啟(昌平君)和項燕,滅楚成功。公元前206年的垓下之戰,韓信指揮六十萬聯軍擊敗項羽,滅楚興漢。這種能夠自若地指揮六十萬人大兵團作戰的能力,就是韓信甚為自負的“多多益善”。

而劉邦呢,他從起兵以來到攻入關中兵臨鹹陽城下,指揮作戰的軍隊,在三到四萬人,接受了投降的秦軍以後,他的軍隊號稱有十萬人。由漢中反攻關中,大兵團作戰,是由韓信指揮的。攻占關中以後,劉邦將韓信留在關中對付章邯,自己親自指揮六十萬大軍進攻楚國,因為項羽遠在齊國,所以分數路出擊的聯軍順利進軍,在彭城會師。彭城會師以後,如何協調和調動六十萬大軍作戰布防,已經遠遠超出劉邦的指揮能力,結果是群龍無首,各部之間相互阻隔,大局混亂中成了烏合之眾。

因此之故,當項羽統領三萬精銳騎兵經由魯縣—胡陵一線,穿越聯軍各部的接合處插入到彭城西部時,聯軍竟然沒有察覺也沒有阻擊。項羽攻占蕭縣,切斷了進入彭城的聯軍的退路和補給時,聯軍已經出現了混亂和動搖。彭城會戰,項羽指揮三萬車騎兵突入攻擊數量占優勢的聯軍,正是他歷來以少勝多,以精銳突擊取勝的得意戰法,可謂是得心應手。相反,劉邦直接指揮數十萬聯軍倉促應戰,可以說是手足無措抓了瞎,除了混亂還是混亂。聯軍指揮完全混亂的情況,由二十倍於敵的聯軍無法抗擊楚軍,大潰退中二十萬將士落水自滅,聯軍統帥劉邦棄軍逃亡,幾乎成了俘虜的悲慘戰況,就可以看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