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田榮反楚

正當韓信統領漢軍,不聲不響地在漢中積極整軍備戰的時候,有消息自關東傳來,田榮叛亂,攻占齊國,項羽統領楚軍前往鎮壓。

齊國與楚國的不和,由來已久,田榮與項羽的糾葛,越扯越緊。

秦二世三年十一月,項羽在安陽(今山東東平)擊殺了親齊的大將宋義,奪取了楚軍的指揮權,又派騎兵深入齊國境內,追殺了被田榮禮聘為國務大臣的宋義的兒子,與齊國關系交惡。所以,當項羽統領楚軍北上救趙時,田榮拒絕合作。北上的項羽軍,經過齊國的濟北郡和博陽郡地區時,得到了當地兩位齊軍將領田安和田都的支持,領軍隨同項羽一起由平原津(今山東平原)渡河救趙,更引起了田榮的不滿。從此以後,田榮拒絕與項羽的一切合作,不發一兵一卒參加聯軍進擊秦軍的行動,將齊國孤立於諸侯各國之外,也引來了項羽對於田榮更深的怨恨[20]。

項羽統領諸國聯軍滅秦後,論功行賞,分封天下,根據各國將領在滅秦戰爭中軍功的大小決定地位的高低、封賞的厚薄。巨鹿之戰,是滅秦的決定性戰役,巨鹿之戰前後的軍功,是封賞的最重要因素,同時,是否隨同項羽進入關中,也是考核的重要參照。

按照項羽所定的封賞原則,齊國丞相田榮既未參加巨鹿之戰,又不跟隨聯軍進入關中,自然不在裂土封王之列。對於齊國,項羽將其分割為膠東、齊、濟北三國。將原來的齊王田市徙封為膠東王,以即墨(今山東平度東)為首都,領有膠東(即墨)和膠西兩郡,統治齊國的東部地區。封田都為齊王,以臨淄(今山東淄博)為首都,領有臨淄、瑯邪和城陽三郡,統治齊國的中部地區。封田安為濟北王,以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為首都,領有濟北和博陽兩郡,統治齊國的北部地區[21]。

田都和田安,都是違反田榮的意思,領兵隨同項羽渡河救趙,又隨同項羽進入關中的齊國將領,得到了項羽優厚的封賞。田市是田儋的兒子,田儋戰死後,被田榮擁立為王,一直在伯父田榮的監護下當政,未曾領兵救趙,也不從入關,自然受到貶抑,國土被分割,只得到了偏遠的膠東之地。

項羽的這種做法,使田榮極為憤怒,他決定拒絕接受項羽的命令。田榮讓田市繼續留在臨淄作齊王,當田都領軍到臨淄來接收齊國時,他領軍攻擊田都,田都兵敗,逃往楚國。田市膽小,害怕項羽的報復,偷偷離開臨淄前往即墨去作膠東王,又引來田榮的憤恨,進軍膠東,在即墨將田市殺死,幹脆自己作了齊王。

自封為齊王的田榮,公開豎起反楚的大旗,開始在不滿項羽的各國實力人物中尋找幫手和同盟。他找到的第一個幫手,就是彭越。彭越屬於地方軍閥一類的人物。在秦末之亂中,彭越部隊始終是一支獨立的武裝力量,不固定從屬於任何王國,只是根據自己的利益進出遊擊。當秦軍和楚軍長期鏖戰時,他在一旁觀望,當劉邦軍前來攻擊昌邑的秦軍時,他積極出兵協力。當攻擊不利,劉邦軍南下西去時,他繼續留在當地,回到巨野澤中蟄伏起來,招兵買馬,養精蓄銳,聚集了數萬人[22]。對於彭越這種土軍閥,項羽是沒有放在眼裏的,分封天下時,彭越既未參加巨鹿救趙之戰,又不跟隨聯軍進入關中,不在分封之列,成了體制之外的割據勢力。

彭越是魏國人,他所蟄伏的根據地巨野澤,地處魏國的東郡、碭郡,楚國薛郡和齊國的濟北郡之間,為一巨大的沼澤湖泊。彭越出身於下層社會,驍勇善戰,他沒有任何家世憑借,只想依靠自己的力量,糾結一幫人馬,趨利避害,博得人生的富貴榮華。利益所在,就是行動所向,是彭越的人生準則。田榮看準了這點,他以齊王的名義,正式授予彭越將軍印綬,命令他起兵魏國,配合齊軍行動。彭越得到田榮的正式任命以後,領軍進攻濟北,殺死了濟北王田安。得到彭越協力的田榮,將濟北國並入齊國,領有了濟北、博陽、臨淄、瑯邪、城陽、膠西和膠東七郡,重新統一了齊國,以臨淄為首都,全力與楚國對抗。

田榮攻擊齊王田都,在漢元年五月。殺膠東王田市自封為齊王,在六月。指示彭越殺濟北王田安,統一齊國,在七月。不到三個月時間,將項羽所建立的天下秩序,再一次打亂。各地自認為在大分封中遭到了不公正處置的各色實力人物,紛紛行動起來,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第一個起來響應田榮的實力人物是陳馀。陳馀本是趙國的大將軍,是丞相張耳的摯友,巨鹿之戰後,兩人因為誤會而關系交惡。一氣之下,陳馀帶領部下數百人脫離趙國,到黃河下遊的濕地沼澤中隱逸遊獵,當了山大王。項羽分封天下時,封張耳為常山王,將趙國的舊都信都改名為襄國(今河北邢台),作為首都統治趙國的東部地區,將原來的趙王歇遷徙到代縣(今河北蔚縣),改封為代王,統治趙國的北部地區。聽說陳馀隱逸在南皮(今河北南皮)一帶,就封陳馀為侯,領有南皮附近的三個縣。陳馀是與張耳同時起兵的戰友,自以為功勞與張耳相當,也應當封王,對於項羽的分封非常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