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視察

劉子光很少走陸路,來往不是水路快船就是天上的飛艇,可是這次選擇了陸路,是因為山東是他的大本營,需要好好的巡視一番,三百名騎兵護送著他從青島出發,一路向西視察過去。

山東以前是滿清統治區,所以是個權力真空地帶,袁崇煥的徐州軍占領山東之後,短期內形成了不成氣候的軍政府,但是因為袁崇煥的調離,徐州軍缺乏足夠威信的話事人,所以這個軍政府很快就被朝廷派來的文官所取代,現在的山東省內,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揮使司三司俱全,各府縣的文官也基本到位,山東已經成為既南直隸、浙江之外,朝廷控制的最全面的一個省。

雖然仗大部分是徐州軍打的,但是老百姓依然把功勞算在劉子光頭上,這年頭的信息都靠口耳相傳,劉子光斬範文程,擒多爾袞,血戰保濟南,幹的漂亮事情實在太多了,在名氣上遠遠超過袁崇煥,更別提祖大壽、滿桂等將領了,再加上他進京以後的豐功偉績,迅速升職,對於老百姓的這種觀點,地方政府也不敢加以糾正了,就這樣任由著發展下去,最終造成了劉子光的半神地位。

在山東,誰家沒有供奉劉子光的牌位,那是很不好意思見人的事情,那個說快書的藝人,要是不能一口氣連說十八段關於劉子光的段子,那是沒資格進茶館做生意的,哪個府縣沒有建劉子光的生祠,那當地官員也是感覺很落伍的。劉子光在山東有不少產業,東營的油田、兗州的煤礦、濟南的大酒店,還有各處的田莊,使用了不少當地人工,他指示下面的管理人員,不可盤削下人,凡是為自己工作的人員,待遇要比同行業的至少高兩成,還有在紅衫團中大量服役的山東小夥子們,光是每月通過軍郵送回家裏的銀錢,就足夠全家人過活好幾個月的,而且今年皇上還免除了山東省的所有賦稅徭役,據說這也是劉子光為大家說的情,反正劉子光在山東人眼裏那就是武聖人,地位進僅次於孔聖人,但是已經代替了原來的武聖人關二爺。

劉子光一路西行,沿途州縣無不細心款待,他是當朝一等侯爵,又是身兼數職的重臣,還是皇上的親姐夫,此時不巴結更待何時,劉子光卻很反感這樣高規格的接待,他總是會聯想起後世官員下鄉視察時,警車開道、警笛齊鳴,老百姓一概避讓的情景。

各個州縣擺設的酒宴更讓他怒火萬丈,山東被滿清盤削的厲害,地方經濟尚未恢復,這些大魚大肉花費頗大,不但勞民傷財,還損壞了自己的形象,不過他倒沒有搞出拂袖而去的把戲,畢竟這個時代的風氣就是這樣,難道讓地方官拿粗茶淡飯來招待他這位權傾朝野的高官不成?所以他采取了溫和的方式,不但照付所有的飯錢,還將酒肉分發給當地貧困的百姓,最後還要和地方官員促膝長談一番,教育他不可勞民傷財,竭澤而漁,鎮武侯耐心細致的教育讓這些地方官感動的眼淚嘩嘩的,當場表示聽了侯爺的教導,茅塞頓開,如撥雲見日,以後要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工作中去;當地百姓就更感動了,他們認為貢獻出家裏寶貴的雞鴨魚肉來招待侯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是侯爺把本來該他享用的飯菜拿來接濟窮人就是天大的恩德了,不少百姓自發的走上街頭,捧著香爐圍住鎮武侯居住的行轅為他祈福,可是卻吃驚的發現,侯爺已經悄然離去了。

劉子光不願意擾民,更不願意老百姓破費招待自己,整個山東省和他抱有同樣想法的只有一個官員,那就是青州知府史可法,要說這個史可法身份可算尷尬,他是標準的東林黨出身,做過吏部官員,算是錢謙益的嫡系,可是在長公主下嫁風波中卻站在劉子光一邊,這和原本應該屬於劉子光陣營,卻站在東林一方的孫啟超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於這個歷史上有名的忠臣,劉子光很有好感,所以才在東林黨準備制裁他的時候出手相助,提拔他到山東做了知府。

史可法治下的青州府遠比其他府縣要有生機,百姓們面色紅潤,街道整潔幹凈,商鋪裏的貨物也很豐富,劉子光見了不禁嘖嘖稱奇,這個史可法真是個能員,鎮武侯一行人進了青州府,前來接待的卻只有主簿,主簿很不好意思的說知府大人下鄉主持割麥活動去了,趁這幾天天氣晴朗趕緊把地裏的麥子收割了,要不然一下雨今年的收成就全完了,劉子光不但沒有責怪,還暗自感嘆史可法的愛民如子,如果大明朝多些這樣的官員,何愁不重鎮雄風。

當晚史可法還是趕回來了,擺了宴款待劉子光,眾人一看,居然是大蔥大醬,煎餅豆腐,還有一壺濁酒,標準的農家飯。當時就有幾個人變了臉色,侯爺再親民,再簡樸,也不能這樣糊弄啊,不過劉子光卻不以為然,毫不在意的拿起大蔥蘸著大醬,用煎餅一卷,有滋有味的吃起來,一邊吃一邊還說味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