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南渡以來僅見的銳氣

這是完顏亮一個人發動的戰爭,也隨著他的死去而煙消雲散。剩下的都是些收尾工作。

於金軍的前線部隊而言,收尾工作是迅速向南宋軍隊表示善意,重申和平,快速向北方撤退。同時有一支部隊要火速脫離主陣,趕往開封,去殺完顏亮十二歲的兒子—金國皇太子完顏光英。

這是向新皇帝效忠的最好表現。

於南宋而言,完顏亮突然死亡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江南,很多人猛醒一樣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只是由於太突兀了,做得很生硬。

前線立即組織人馬渡江追擊。這是對的,兩國刀兵相見,你死我活。誰說你想打就打,想和就和?南宋軍方沒理會金軍諂媚討好的笑臉,第一時間在淮河流域展開反擊。

只是物資、心理準備雙不足,追擊搞得像護送一樣,眼睜睜地看著金軍渡過了淮河,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戰鬥。更大的舉動出現在後方。

趙構親征了。

皇帝陛下帶著皇太子一行人從海邊的禦舟旁出發,勇敢地進抵與完顏亮死亡地點很遠的建康府,在那兒享受歡呼,展示威武。

這些都是應有之事,不足為奇。當時眼光獨到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到了江北齊魯一帶,那裏才是天下大勢所在。

這時距離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已經過去了三十四年,江北淪陷已久,可中華漢民族無與倫比的向心力並沒有減弱,反而因為完顏亮的南征,引發了風起雲湧的民間起義。這股浪潮趁著金國內部空虛迅速地發展壯大了起來。

主要代表人物是山東一帶的耿京。

耿京,山東濟南人,出生日期不詳,農民。他起義的過程比前面的魏勝還要傳奇。魏勝需三百余人才能渡江立功,耿京起步時只有六個夥伴。

他們的攻擊目標是萊蕪、泰安……這些都是山東境內的名城。盡管完顏亮幾乎帶走了全部的金軍,可就憑六個人就想攻占這些城市?

耿京成功了。

成功之後環顧四周,數一下壯大之後的隊伍,得出的部下人數是一百多個。耿京不驚慌、不氣餒,繼續向周邊發展。三個月,也就是完顏亮發動戰爭至瓜洲渡滅亡這一段時間,耿京的起義軍數量增加到幾十萬。

事情的發展就是這樣不可思議,當這股力量核裂變一樣迅速膨脹之後,金國慌了,耿京自己也迷茫了。

剛上任的完顏雍驚慌中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手邊有一些兵,可是完顏亮剛剛死,他根本不敢動。連北邊的契丹大起義正在進行中他都不敢理會,更何談什麽派出重兵遠赴山東平定漢人的叛亂。他像之前的完顏亮一樣南北受敵,再加上南宋這個固有的世仇,局面之惡劣,可以說在江邊的完顏亮之上。

耿京也一樣不適應。

他有膽魄造反,卻沒有掌控像滾雪球一樣壯大至夢幻般的部隊的能力。他只是一個有尊嚴、敢反抗的農民,就像另一位農民出身的天才將領嶽飛一樣,擁有戰爭天賦,可是他沒有和嶽飛一樣的成長經歷,所以他迷茫,他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麽。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很符合自己身份的辦法—找上級。

既然不能開發一片新天地,自己做主人,那麽只好去找名義上最正統的那個主人—南宋朝廷,也就是趙構。

完顏亮死後一個月左右,耿京派人渡江,主事者名叫辛棄疾。

辛棄疾,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生於公元1140年,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辛氏家族龐大,累世為官,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建時。

靖康之亂,宋室南渡,辛氏為家族的龐大付出了代價。他們沒法迅速轉移,被迫在金國的統治下生存。辛棄疾就是在這之後出生長大的。

他長在敵占區,家族裏還有人當著金國的官,可這一點都不妨礙他把女真人恨到了骨頭裏。他抓住一切機會造反,終於在二十歲剛剛出頭時,站到了耿京身邊。耿京非常看重他,把起義軍全體人員的命運都交托給了這個熱血沸騰、英姿勃發的年輕人。

辛棄疾南渡長江找到了趙構。趙構當時在建康府心情良好,問了一下事態經過後,來了個原件抄送。也就是你們要什麽,我就給你們什麽。

起義時耿京自稱天平軍節度使,趙構讓這個官兒在官方注冊。至於起義軍下一步做什麽,趙構的命令是,過江到他身邊來。

江北,尤其是淮北,仍然必須放棄。這個消息讓辛棄疾愕然,讓虞允文憤然,這位剛剛力挽狂瀾於既倒的帝國英雄再一次忍不住向趙構提出異議,得到的回復是:先不說,等起義軍的事告一段落。辛棄疾壯志而來,郁郁北歸,除了一些官職之外,他沒帶回來任何實際有用的東西,而迎接他的是亂成一團分崩離析的起義軍。

耿京死了,他被叛徒張安國刺殺,隊伍立即亂了,跑路的、投降的、觀望的比比皆是,每個人都被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