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順昌血戰(第2/4頁)

大局是領袖考慮的,局部是軍人考慮的,歷史只會記錄決戰時的勝負,可之前的每一場角逐都是決戰勝負的基石。

劉锜選擇進駐順昌,就在此地阻擊金軍。時間是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十八日。進城之後,劉锜真切地感受到了冰火兩重天。說冷,每個八字軍都有點發抖,順昌城年久失修,根本談不上有什麽城防,身在淮河區域,能生存下來就是奇跡了。說熱,順昌城知府陳規是一位熱血男兒,他毫無保留地幫助劉锜,除了派人立即修築城防外,他還給了一個絕對意外的驚喜。

此時順昌城內居然有數萬斛米!這是事先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的好事,最起碼可以支撐八字軍度過很長一段時間。

軍情緊迫,這時金軍的前鋒部隊距順昌不足三百裏,劉锜不僅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裏準備好攻守戰備,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士氣,讓每個士兵都有必勝必死之心。

辦法很簡單,劉锜把自己的家眷安置在寺廟中,在院墻外堆滿了柴草,之後集合全軍將士,對他們說此戰必勝,如果城破的話,請弟兄們幫忙點火,他的家人義不屈節,決不做金人的俘虜!

全軍感憤,連隨軍的女眷家屬們都幫著磨刀喂馬,她們說:“平常世人都看不起我八字軍,今日八字軍為國家破賊立功!”

在這種氛圍裏,順昌城迅速變成了一座戰壘。七天之後,也就是五月二十五日,金軍終於逼近離順昌三十裏遠的白渦口。領軍的是劉锜的老朋友韓常,對,就是在富平之戰中被射瞎一只眼睛,還能拖著金兀術沖出重圍的那位猛將兄。

沒有資料顯示這時韓常知道順昌城裏的是劉锜,他按照常規打算在攻城前先緩解一下長途行軍的疲勞,於是在白渦口稍事休整。

之後就出事了,劉锜是當年西軍中的精銳,南渡之後多年官場的排擠並沒能消磨他的銳氣。只有三十裏嗎?劉锜在當天夜裏派一千人突襲金營,韓常猝不及防,一萬余人的營盤居然被沖破,被迫連夜後撤。初戰告捷,金軍前鋒還沒見到順昌城就被擊敗。

三天之後,金軍的後援部隊上來了。領軍的人物名聲顯赫,號稱“龍虎大王”。他是誰呢?在宋史、金史裏找不到具體的姓名,但是卻頻繁出現,此人就是與大殿下完顏宗翰同一時代的人,滅遼破宋期間非常活躍。後來據多方考證,此人很可能叫完顏突合速。

龍虎大王非同凡響,比韓常強多了,兩者合兵達到三萬多,他在大白天就帶領金軍向順昌逼近,終於順利抵達城下。

三萬多精兵攻順昌,回憶一下,當年破開封時,金軍不過五萬多而已。要說突合速的金軍有什麽缺陷的話,就是數百裏疾馳,他手邊沒有重型攻城器械,抵近城墻之後,城上城下弓箭對射,金軍輸得一塌糊塗。他們只有後撤,到安全地方重整旗鼓。讓大王和猛將以及三萬多名金軍都沒有料到的是,順昌城裏的宋軍敢沖出城來,和他們在城外肉搏!出城的是步兵,人數在五千之內。

這個數字是極限,順昌之戰宋軍出戰的士兵人數自始至終沒有超過五千。至於為什麽,這是個秘密……五千對三萬,步兵沖擊騎兵,怎麽看劉锜都是瘋了,敵軍並沒有傷到根本,只是稍微後退而已,這是戰機嗎?事實讓人目瞪口呆,金軍的騎兵被陣斬幾千人,全軍再一次敗退,一直退到了順昌城二十裏開外潁水之畔的東李村。

當天夜裏大雨如注,電閃雷鳴中,劉锜派五百名士兵劫營,引發金營自相殘殺,亂成一團,被迫再次後撤幾十裏,遠遠地離開了順昌。

開戰之初,宋軍大勝,導致金宋雙方都有些神志不清。比如龍虎、猛將他們沒日沒夜地撤退,距離順昌越來越遠,這還算是進攻方嗎?或者說,他們還是女真騎兵嗎?

翻開以往的戰史,金軍攻掠如火,只有別人上山下海逃的份兒,啥時這樣狼狽過?所以眼前這事絕對有問題,肯定是哪兒出錯了。

這個問題產生在每個女真人的腦子裏,最強烈的那個就是金軍都元帥完顏宗弼閣下。金兀術接到戰報之後暴跳起來,他恨不得立即出現在順昌附近,殺宋人、殺劉锜、殺龍虎和猛將!完顏突合速是女真人裏的敗類,得殺;韓常這樣的低能兒更加留不得,實在是丟臉!

他以這種心情沖向戰馬,率領十萬重兵、攜帶無數輜重,殺奔順昌。從開封到順昌的距離很遠吧,此人只用了六天就趕到了。

他趕到時,劉锜還在原地沒動。這就與另一個夢境不符,因為就在這個短暫的戰事間歇裏,南宋領袖的命令已經悄悄抵達了。

在趙構、秦檜的心裏,不管順昌之戰的開端是多麽輝煌,結果都注定了只有一個,那就是八字軍全軍覆沒。與其這樣,為什麽不見好就收?由秦首相執筆,蓋著趙構帝印的文件上寫著“劉锜擇利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