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百年經營鑄高文(第4/4頁)

但是有一點,儒家學說裏有個大缺陷直到今天也沒法自圓其說。比如它是入世的,得解決人世間產生的具體問題,如軍事,或者經濟。這就出事了,現在我們知道,每個問題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在現實中找到解決的辦法。

很多時候,問題都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而出現的, 那麽解決的辦法也一樣,得創新,得研究才能出現。就好比新病毒和新疫苗的關系。

但是在儒家學說的統治下,解決的辦法不在現實中研究,而是在古人的書籍裏找注解,找答案。這就是大家看中國的各種古代文獻時,動不動開頭就是“古人雲”的出現原因。什麽事都要看古人老神宗是怎麽解決的,然後我們大家照搬就是。

這樣行得通嗎?!

這就是中國近代落後的根本原因所在,了解到這一點,就會清楚,作為時代進步的要求,大儒早就是廢物了。不光是進入21世紀,就算在千余年前的北宋時期,蘇洵都碰到了死對頭,那就是後來以“天變不足畏、神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大臣王安石。

王安石這時奉旨回京,做群牧判官,負責全國各地養馬的事情。他們在歐陽修的家裏見過,初見面就互相看著不順眼,兩人都是一樣的倔脾氣,一樣的恃才傲物,碰巧更是一樣的自學成材。這樣理想的冤家對頭你說還能去哪裏再找呢?

老蘇和王安石成仇,連帶著大蘇和小蘇後來也和王相公長久不和。當然這都是後話了,說過了大儒,下面進入科考正題,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的科考終於開始了。那個幾乎可以代表整個輝煌璀璨的宋代文化的人,蘇軾蘇子瞻,終於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