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開封青雲路(第4/9頁)

但結果超可怕。無論是龐籍還是範諷,外加上他們的支持者,都鬥得頭破血流丟官罷職。先是龐籍以禦史的身份進行彈劾,被受理,範諷被緊急召回答辯,結果是龐籍輸了,首相李迪親自判定龐籍所奏不實,被反坐,處罰是遷官。

就是被趕出禦史台,下放變成地方官。

龐籍不服,不服的結果是朝廷派出了淮南轉運使黃總、提點河北刑獄張嵩去二次復查。看一下這兩人的官職,再想一下範諷的違紀程度,就能得出一個結論,宋朝是派出了遼寧省省公安廳的廳長去調查牤牛屯老張家丟的那只雞!

事情鬧大發了,在這樣的力度下,從翰林院公然拿走的幾千兩白金器具還查不出來?範諷有罪,被定成了鐵案,不僅他自己被遷官,去武昌軍做行軍司馬,就連李迪的大宋首相也被拿下,幾千兩白金(宋朝的白金,基本上就是白銀)居然把宋朝的頂級官場洗牌!

全天下都向龐籍致敬,您真是名副其實的禦史,真有力度。但龐籍一定在苦笑,按說這麽做也有他自己的一點私心,根源就在吳守則的女婿的異母姐姐尚美人的身上。前面說過,仁宗昏迷,她和楊美人被趕出宮,楊美人只是別宅安置,尤其是事後(16年之後)又被重新接回宮裏,不斷升位,直到死時被追贈德妃。而尚美人就老死在道觀之中,再不見天日,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她的囂張。

她幹政。這女人自從在宮中受寵之後,就覺得天下除趙禎之外她最大,居然某天派出了她的親信太監到開封府一遊,帶來她的“旨”意——把開封城內的一些工人的租稅免除。

錢不多,可這是在命令國家公務機關,去幹擾國家的稅務體制。那時龐籍是開封府的判官,沒等主官下令,他命令把這個該殺的太監按倒先痛打一頓,然後上報,並且建議從此之後,後宮嬪妃的任何命令,開封府都不接受!

梁子就這樣結下來了,之後沒完沒了,就算尚美人變成了尚道士都要鬥個清楚明白。之所以這樣,根源就在於龐籍的性格。

龐籍的眼裏不揉沙子,在敵、友、黑、白之間有自己的分辨,一旦確認之後,他的手段就只講究效率,決不去多想什麽正義或者風度。這一點再過些時候,能讓李元昊都叫出疼來,讓黨項人元氣大傷,甚至埋下了以後100多年裏西夏歷史的混亂根源。

想想宋朝內部這些泡在和平醬缸裏的齷齪官們得怎麽消受他?

回到這件事上,龐籍決心搞掉範諷這條投機取巧營私舞弊的官場老油條,所用的辦法非常巧妙。挑的都是些小錯,沒有什麽大的國家損失,可招招都指向了一個男人在官場上安身立命的根本——品德。一旦成立,範諷就再沒有出頭之日。這些具體的小罪名只夠讓他降級,但降下去之後,就再別想升起。

於是才會有首相李迪的出現。

李迪純粹是友情演出,他是範諷多年的老友,老朋友的終身大事啊,怎能不拉一把?可誰曾想一個小小的龐籍居然這樣強硬,要求復查,緊接著復查的力度就瘋狂飆升,超出了首相、前使相的思想準備——不對,兩人的心迅速下沉,龐籍的上面肯定有人,這人的地位權勢絕對不小!但能是誰呢?他們做夢都想不到,一時的大意,竟然惡化到了集體翻船,回家養老。

宰相呂夷簡,他一直在等著扳倒李迪的機會,難得他自己送上門來了。那好吧,走運的龐籍,我來幫你。於是事情急轉直下,變成了呂夷簡心花怒放,心想事成,緊接著目瞪口呆,痛不欲生。

他先是如願以償,李迪連同範諷被一體降官。當天李迪的待遇是丁謂式的,皇帝和各位宰執大臣在延和殿裏商量怎麽處理範諷,唯獨留下他一人在政事堂發呆,第二天早朝時,官員們自動排隊,就再沒有站在他的身後。

沒等宣布撤職,就失去了領朝押班的權力。那一刻呂夷簡激動萬分,快樂似神仙,終於盼到了,我是大宋朝臣第一人!然後他就覺得身後邊不對勁,轉頭一看,身後邊的人不再是王隨和李谘這兩個參知政事,而是王曾!

……你,你不是西府樞密院的人嗎?你站錯位置了。

呵呵,王曾隨意地笑了笑,皇上剛把我調過來,說我還是在東府的好。呂夷簡瞬間昏倒。

王曾,那是在天聖年間做過7年首相的人,當時呂夷簡還是他的手下,老領導,老資格,這在宋朝是要命的資本。為了趕走李迪費盡了心思,誰曾想竟然是替王曾做了嫁衣衫,這人到了東府,中書省還有他呂夷簡的什麽事嗎?

百忙之中,拜相制已經宣讀,呂夷簡強忍住慌亂,聽清楚了大次序——他是首相,王曾是副相,謝天謝地……他突然站了起來,我反對,王曾是國之元老,有豐富的首相經驗,比我強,我決定仍然做他的副手,聽從他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