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西夏孵化記(第4/5頁)

試想既要偷東西,還得表現得英雄神武,不可一世,這是怎樣扭曲又可悲可笑的心靈啊。但是沒辦法,不論是國家還是個人,從低往高走時,往往都需要一張厚臉皮(原諒我說實話,人世間有太多的例子了)。

做完了這些,李元昊的目光開始向南望過去,多麽肥、又多麽軟的宋朝啊,我現在既成功地梳理了內部,又手握一支長勝不敗,在10年之間擊破吐蕃、回鶻,兼並整個河西走廊的軍隊,還等什麽?宋朝乃至遼國都早己腐朽,現在是黨項人的天下!

但是他的謀士們卻集體對他叫停,這裏要提一下他們的名字,算上剛來的張元、吳昊,還有6人,其中除了嵬名守一個黨項人之外,全都是漢人。他們叫張陟、張絳、楊廓、徐敏宗、張文顯。這批“漢人”面露微笑,在黨項人的鐵血本性之外,又塗抹了一層詭秘難言的暗色。

李元昊的狡詐兇狠被提升到了雄才偉略的高度。

——您要攻打宋朝,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千萬不要直接出兵,並且別先動手。要聯合契丹人,讓他們先在宋朝的河北開戰,然後黨項才出兵關右,占領關中平原,向中原腹地挺進。這樣宋朝就會兩面受敵,“一身而二疾,勢難支矣。”

李元昊聽得兩眼放光,馬上就要行動。但又被攔住。

——且慢,您是不是又忘了點什麽呢?您要明白,一旦向大宋開戰,就會生死攸關,是一生的事業,更是一生的大敵。您的背後都清理幹凈了嗎?回鶻和吐蕃,並不只有潘羅支吐蕃或者甘州回鶻,那麽多別的分支,您都處理好了嗎?

……是唃廝啰吐蕃,還有沙州回鶻。李元昊深深地呼吸,後者也就算了,前者是遠遠比六谷部潘羅支吐蕃強大得多的吐蕃贊普!

贊,雄強之意;普,藏語男子,這是歷代吐蕃皇帝的稱號。自從唐末吐蕃分崩離析之後,這個尊號已經極少出現,但是唃廝啰就得到了它。

唃廝啰,這個名字在吐蕃語中是佛子、王子的意思,他的真名本叫欺南淩溫,根據流傳至今的藏文史料可以追溯到他真的是吐蕃贊普的後裔,可是他被發現時,已經流落到了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是一個貧苦無依的平凡少年。在12歲那年,他被一個大商人(異族呂不韋啊)發現,帶回到河州(今甘肅臨夏東北),當時被稱為“河湟”。

河湟是各部吐蕃的聚集地,地大人雜,一直在爭,卻爭不出誰是首領。欺南淩溫剛一出現,立即就被利用。他被一個叫李立遵的宗哥吐蕃僧人,和邈川(今青海樂都)的吐蕃酋長溫逋奇推舉為至高無上的贊普。但實際上,他是個地道的傀儡。

但歷史證明唃廝啰是位難得一見的人傑,他在近20年的光陰裏堅忍沉默,利用各種時機,把李立遵和溫逋奇一一擊敗,變成了真正的高原之王,吐蕃人中的贊普。

李立遵倒台,純粹是他自己找死。這個蕃僧貪心不足,當上了河湟吐蕃的論逋(藏語宰相)還不滿意,為了壓倒溫逋奇,他想出了一個超現實計劃。

派人到宋朝討官。

開價是要得到贊普的封號,本錢則是他可以替宋朝教訓李德明。不過他命苦,要是早些年或者晚些年,宋朝都會答應他,這時候李繼遷死了、李元昊還太小,一個非常乖的李德明為什麽要去招惹?何況宋朝當時的皇帝是真宗趙恒,已經進入了“大中祥符”年間,拜神還來不及,傻子才去開戰。

於是李立遵就向宋朝開戰,他需要的只是個勝利,來升高他的威望,至於對手是誰,他才不管。他在公元1016年(宋大中祥符九年)帶著三萬吐蕃騎兵攻進了宋朝的西北重地秦州,這一次他終於轉運了,那是宋軍最強的將軍曹瑋的防區!

決戰發生在三都谷(今甘肅甘谷),當天吐蕃人撲天蓋地而來,曹瑋卻忙著吃飯,直到敵人進入一箭之地,他才扔掉筷子,率軍出擊,但人數只有6000。就這麽點兵力,還是困難重重,像要小錢一樣沖朝廷爭來的。

這之前曹瑋準確地預判出戰爭必將爆發,向皇帝請兵,但是趙恒的反應是詢問了一位大臣——我把曹瑋撤職,你看怎麽樣?

擁兵自重的軍人要不得,曹瑋在變壞!萬幸的是那位大臣是李迪,李迪以身家性命擔保,曹瑋言不輕發,必須馬上增援。這才有了三都谷外,曹瑋野戰爭雄的本錢。

沒有逗引埋伏,更沒有迂回包抄,曹瑋軍中沖出了100名騎兵,正面直奔吐蕃主將。臨近目標,突然散開,最後面的一位騎士張弓搭箭,一箭正中目標。歷史記住了他的名字,是驍將李超。之後曹瑋驅兵大進,吐蕃人全面崩潰,敗退20裏,一路死傷萬余人。此戰之後,吐蕃人終北宋一朝都不敢侵犯漢地,近百年的和平,是曹瑋血戰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