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啊……衰神(第2/5頁)

越想越高興,但是一走出李太後的宮門,王繼恩就立即瞬間抓狂。呂端居然不見了,就這麽一轉眼的工夫,那個既老又胖行動不便的老頭兒居然失蹤了!

立即去找!有人報告,說呂端已經回到了中書省。王繼恩松了口氣,還好,不太遠。但是事情重大,他決定親自出馬,像二十二年前那樣去找呂端。

事情就這樣有了一點微小的差別,從呂端自投羅網,到王繼恩去中書省上門找人。就這麽點區別,就讓整件事情,以及大宋天子的歸屬徹底改變。

太監的本職就是服侍與傳旨,中書省政事堂可真是太熟了,王繼恩三腳二步之後就見到了呂端。這其間計謀已經想好,來個狠的,第一下就得把呂端震暈。

陛下駕崩了!

晴天霹靂,看誰不怕,然後再用太後的名義來壓服他,這樣國有長子,不傳諸弟就順理成章,更何況這位長子還有位深得太後歡心的長孫,歷史上因為有個好兒子才當上皇帝的大有人在,為什麽這時就不行?

想得很好,可惜呂端就是個遲鈍。他表示了悲痛,但很有限,不過接下來王繼恩就非常興奮。簡直是驚喜,他說了太後要立趙元佐,而呂端居然不反對!

長出了一口氣,看來人世間的事就是這樣,你想得越輕松,那麽很可能去做時就超復雜。但是你咬著牙以為特難辦,卻很可能有驚喜!

只是今天注定了是個坐過山車的日子,驚喜過後呂端就又讓他突然間涼了一下。呂端很認真地說:立誰不立誰,我們說了都不算,太後說了也不算。

誰算?王繼恩緊張。

呂端慢騰騰地說了兩個字——遺詔。

“遺詔……”王繼恩的腦子急速運轉,難怪這個死胖子剛才不怕,原來有遺詔!這是突如其來的變數,不過對他只有好處沒壞處,最起碼的一點,沒有遺詔按理就得由皇太子接任皇位,那麽有了遺詔就得另說。太棒了,至於遺詔上寫了什麽,再把它讀成了什麽,嘿嘿,以為我王繼恩不認字或者讀不出錯別字?

那麽下一個問題,遺詔在哪兒?!

呂端晃著很胖的身子站了起來,嘟囔著說,還能在哪兒,中書省政事堂的詔書閣唄……喂,你別急,咱倆一起去拿!可惜他說晚了,就在他滿含悔恨的呼聲裏,王繼恩已經再次啟動,這位十全太監以花甲老人超常的敏捷嗖地一聲從又胖又笨說走了嘴的老宰相身邊射了出去,沖向了詔書閣。

必須要快,先到先得,拿到了詔書就死不撒手,怎麽改怎麽讀就都是我的事了。別再說什麽讀遺詔也是宰相大臣們的事,我連領兵打仗都有資格,這算得了什麽?這樣想著,王繼恩終於領先呂端沖進了詔書閣,但是一切也就此結束。

這是他在這一天裏犯的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一個錯誤,他的一生就此落幕。

詔書閣裏鴉雀無聲,偌大的廳堂滿閣詔文默默無聲地面對著他。在他的身後,詔書閣的大門突然關閉,緊跟著就是鐵鎖落鑰的聲音。

王繼恩悚然回頭,不過轉頭間己是百年身,什麽都晚了,在他和呂端之間已經橫亙著一扇大門,外面的廣闊天地從此與他隔絕,他突然明白過來——被呂端算計了!

可是竟然是這樣的屈辱,從頭到尾呂端什麽都沒做,是他自己跳進籠子裏的,還一直都在亢奮喜悅中!這個死胖子……那天王繼恩只能在大宋的機密要地詔書閣的門縫裏,眼睜睜地看著呂端滿身是肉,一步一顫地離去,留下的只能是他的悔恨和後人的猜想。

關於悔恨,是他當時的個人感覺,千年之後無論怎樣也沒法復制,那就算了。

至於猜想,倒是有幾個。第一,他為什麽又要玩這個謀立新君的把戲?真的像前面正史裏所說的,他要在新朝廷裏再次呼風喚雨,所以才燒冷灶賭偏門,再三再四地走鋼絲,直到把自己摔死?

不太像,正解和另一個問題有關,即他和李太後之間,誰是主謀誰是協從,這才是關鍵點。一個太監,不管他多得寵多有權勢,有趙光義這樣暴烈宅男型的君主在位,他想在皇帝死了才不一會兒的工夫裏就閃電式搞定太後?玩笑開得太大了吧。

第二,有種說法,是王繼恩這個年過花甲的老人終於良心發現,對自己第一次顛倒皇位時的錯誤有了修正之心。說他在二十二年間親眼目睹了大宋朝在他選出來的趙二的統治下走向了沒落,所以才想這次挑個強悍點的,用有性格的趙元佐來替換軟蛋趙恒,才這麽不顧一切再次下海。

不過,“良心發現”?請問一個在不久前還在成都殺人成性的老家夥,他會突然間天良發現?

這個玩笑不靠譜。

第三,就比較切合實際了。請問王繼恩當天真的是一個人迫不及待地沖進政事堂找呂端說事的嗎?大宋皇宮裏頂尖大太監外加宣政使大人,會沒有幾個隨從?就算王繼恩本人利令智昏被騙進了詔書閣給鎖起來了,他的隨從們會連一個鎖頭一扇木門都砸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