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3/5頁)

於是,就算他們發現最初接待他們的那位和藹可親的監軍大人李處耘並未出席,也不好意思再多問什麽了。

李處耘已經遠離軍營,率領數千輕騎直撲荊南首府江陵。夜色漆黑,百裏奔襲,李處耘撕下了文人的假面具,這時他是監軍,是實際意義上的軍中第一領導,第一槍由他打響,這是光榮,也是他的期望!

他所要做的,就是突如其來地出現在高繼沖和所有荊南人的面前,一舉擊碎那些可憐蟲的幼稚幻想,讓他們在一瞬間就明白,除了徹底的臣服,再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天色大亮,他已經逼近到江陵城外十五裏處,這時,他被一群突然出現的人嚇了一跳。他從來沒有想過,會在這個地方遇到這些人。能想象嗎?二十一歲的荊南小朝廷的主人高繼沖,竟然大清早地帶著荊南小朝廷的人在大道上等著他!

怎麽回事?要說高繼沖知道了他正在向江陵疾進,李處耘倒並不意外,再隱秘的行軍也會被發現,尤其這是敵人的都城附近,但是為什麽高繼沖會放棄都城江陵,跑到十五裏時之外來“迎接”他?

難道有埋伏?可是太奇怪了,就算真的有荊南傾國之兵在附近埋伏,難道竟然要用高繼沖親自做誘餌?

但是李處耘一點都不怕。從他的個人簡歷上看,他巴不得這樣。

歷史記載,李處耘是潞州上黨人,父親叫李肇,是後唐時的檢校司徒。後唐征討定州時,突然遇到契丹人,李肇率兵決不後退,力戰而死,從根兒上講,李家就有孤膽獨鬥的勇氣。到了後晉的末期,李處耘跟著哥哥來到了開封,他的運氣可真好,正好遇到了耶律德光進攻石重貴。後晉的叛將張彥澤率先沖進了都城。當時李處耘二十歲都不到,滿城亂兵,殺人放火,他“獨當裏門,射殺十數人,眾無敢當者。”就這樣,一直挺到了天黑。到了第二天,亂兵又來了,李處耘“迨曉復鬥,又殺數人,鬥未解。”直到有他家的親戚率兵來援助,才算結束。

這樣的人率領千軍萬馬,還會害怕?這時他冷冷地問高繼沖,你在這兒幹什麽?

高繼沖徹底崩潰。站在他的角度,難道說他可以躲在城裏,然後任憑宋朝的“王師”在城外叫門,他不理不睬?要是“王師”攻城呢?他還要怎麽辦?反抗?或者投降?

哪一樣似乎都沒有出城迎接的好……這樣就能占住“理”了,他一直都沒有反抗,一直都是宋朝的好臣子,那麽皇上就不會再搶他的什麽東西了吧?

就這樣,高繼沖好半天才說出來,他是在這兒迎候王師。李處耘察顏觀色,對這個“臣子”徹底失望。他再不願浪費半點口舌,命令高繼沖就站在原地別動,後面的慕容主帥很快就到,你向他報到吧。然後就領兵直奔江陵。

在他的身後,高繼沖和他的荊南臣子們一臉的頹喪,他們不懂,宋朝的人怎麽可以不按規矩辦事呢?按說“假途滅虢”不是這樣的啊,是要先借道,消滅主要敵人“虢國”之後,回來才順路滅掉“虞國”的,可宋朝人怎麽可以擅自顛倒順序,先拿好心借道的人開刀呢?

這讓他們非常的不解,而且不服,畢竟,球不是這樣踢的……

刀上沒沾一滴血,李處耘就進占了荊南的都城江陵。太容易了,勝利來得過分簡單,讓他覺得心裏不是滋味。這是他應該做的事嗎?是他想要的嗎?他應該面對強敵,幾番惡鬥,甚至險死還生,最後關頭才戰而勝之。這,才是他李處耘式的勝利,才能成就他流傳後世,萬人敬仰的威名。

而且,才能讓他在趙匡胤的身邊顯得與眾不同。

意猶未盡,李處耘開始滿江陵城的忙碌,要布防,要接管,要收編,還有安民等等等等,等慕容延釗帶著高繼沖進城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大局平定,可以再次動身,離開江陵了。

下一個目標,湖南,這才是真正的目標!

請注意,時間截止到這裏,李處耘的表現都非常良好。雖然他稍微積極得過分了些,但身為監軍,而且主帥生病,他有理由負起更多的責任。但是隨後,這個人的心態就徹底失衡了,一朝大權在手,生殺予奪隨心所欲,一個人潛藏在心底的真面目就會突然暴露。

首先,突然傳來了一個消息,讓李處耘又急又氣。周保權比當初求救時還要十萬火急的傳了一個消息,說叛賊張文表已經被他自己搞定了,宋朝能及時來援他萬分感謝,只是現在事已經辦完了,你們可以不必再來了。

開玩笑吧,李處耘大怒,他奇怪難道整個湖南都像周保權一樣是個十一歲的小毛孩子?堂堂宋朝的軍隊是你們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對此,整個宋軍的反應是加快速度,不僅全體出動,還帶上了荊南原有的軍隊,一起撲向了湖南。就不信了,面對這樣的大軍,你們還不望風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