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2/5頁)

趙匡胤是仁德之君,對臣下的死非常難過,他專門派出了吊唁的使者。使者這時回來,給他帶來了一些跟婚喪嫁娶一點關系都沒有的信息——陛下,荊南甲兵雖整,而控弦不過三萬。年谷雖登,但民困於暴政……取之易耳。

趙匡胤哈哈大笑,心懷大暢。一幅地圖已經在他的腦海裏清晰無比地映射了出來——從北方的宋朝出發,要到達周保權的湖南,中間必須得經過高繼沖的荊南……而荊南,又深深地邁過了長江。也就是說,有朝一日,從荊南出發去南唐,別說是坐船,就算是光著腳走路,腳上都只會有土,絕不會變成泥……哈哈哈哈,還有比這更妙的事嗎?

趙匡胤再不遲疑,出兵!按照原先的軍事布防分區,荊、湖一帶正是宋朝第二號軍事強人慕容延釗的主戰區。很好,就由慕容延釗來負責這次出征,並且派出趙匡胤原來的幕僚老班底、當時已經是樞密院副使的李處耘監軍。同時,再任命太常卿邊光就職襄州,命戶部滕白為南面軍前水陸轉運使,全力以赴供應慕容延釗的軍需物質。

這是宋朝自開國以來,第一次走出國門,征討天下,趙匡胤已經派出了他最強的,甚至比他本人還要強的軍事班底,再匯集了十州之兵,務求一舉克敵,示威四方!

但是,誰也沒有料到,在這次以眾淩寡,泰山壓頂似的攻伐中,真正令人膽寒的,卻不是久經沙場威名遠揚的慕容延釗,竟然是那個出身幕僚、貌似柔弱文人的李處耘。歷史證明,他比當時,甚至比人類歷史上最最殘忍狠毒的人類公敵都毫不遜色……

北宋乾德元年,即公元963年正月,幫助湖南武安節度使周保權討伐叛逆張文表的宋朝大軍起程出發。但是第一個命令卻下給了必經之路上的荊南高繼沖。

令荊南王高繼沖發水軍三千協助宋軍一同南下潭州。

高繼沖慌了,這真是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他湖南周保權的事,平白無故地找我荊南高繼沖幹什麽?而且這時候高繼沖才剛剛上班,對工作沒有經驗,面對突然發生的軍情幾乎束手無策。但是他父親畢竟給他留下了一些成年員工。他們馬上就替他識破了趙匡胤的詭計——假途滅虢。

這可真是老掉了牙的骨灰級計策了。在有宋朝之前的一千多年裏就弄得盡人皆知——春秋時,虞國和虢國同姓相鄰,彼此相親,晉國雖然強大,可也拿他們沒辦法。於是晉國人想出個陰招,先拿大批金銀珠寶無償送給虞公,讓這個眼皮子忒淺的小公國讓出了條道,晉國的大軍滅掉了虢國,然後回國途中,順手牽羊也把虞國連同之前送的金銀珠寶都收了回來。

就這麽點事,這種詭計是典型的可一不可再的欺詐式陰謀,第一個用的人是天才,第二個還想再用的,那就是成心找抽,送上門去給別人取樂了,比如眾所周知的三國周郎……但要命的是,現在高繼沖不是劉備,他沒法把趙匡胤的軍隊擋在家門外,然後罵一句——滾吧,回去想個新鮮點的招法再來騙!

之後就一切平安。

因為他實在是不敢。要知道,這個時候趙匡胤的實力已經達到了擁有一百一十一個州,九十六萬戶人口,而且軍隊裏都是百戰精卒,陸有陸戰水有水戰,兵種齊全……你讓高繼沖怎麽應付?而且趙匡胤下的命令合情合理,你荊南自從我登基就表示了全方位的臣服,現在我只是要向你借個道,然後再出三千個人助戰,頂多再沿途補充些給養,這過分嗎?不是臣子應盡的責任嗎?

於是荊南小朝廷裏的人想來想去,不能硬可也不能太軟,只能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多備犒軍物資,主動迎上去,半明半暗地對宋朝人說——荊南百姓恐懼王師,犒軍物資可以盡量滿足,可是要在百裏以外供應,宋朝的軍隊不能進入江陵城。

只希望宋軍主帥慕容延釗講些良心吧,做人不要趕盡殺絕……但是誰知道呢?畢竟趙匡胤已經先下了這樣的命令!

可是出乎他們意料之外,在當年的2月9日,高繼沖的叔叔高保寅帶著大批酒肉來到了離江陵城百裏開外的荊門,遇到宋軍,接待他們的是監軍李處耘。李處耘待他們一團和氣,笑呵呵地告訴高保寅別怕,宋朝真的只是借個道而已,你們可以現在就派人回去報個平安,然後在我的軍營裏休息,我們的主帥病了,他晚上就來親自接待你們。

死裏逃生,高保寅立即派人回江陵,把這個天大的喜迅第一時間傳給高繼沖。而宋朝人真的很講信用,當天晚上,慕容延釗就真的親自設宴來給他們接風。在筵席上,高保寅等荊南人真的是既感激又過意不去,因為他們發現,傳說中威風八面戰功顯赫的慕容延釗真的是病了,可仍然親自出席陪他們飲酒談笑,這真是讓他們受寵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