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請注意,現在我是皇帝(第7/9頁)

這都沒什麽,一次小勝負而已,但接下來的就是重要軍情了,宋朝駐真定的二號軍事人物殿前都點檢慕容延釗以及彰德軍留後王全斌已經出動,正向澤州迅速靠攏,並且陜西、京西(今河南西部地區)諸道兵馬也已經完成集結,不僅對澤州的李筠部,就連其老家潞州,都在威懾打擊的範圍之內。

形勢劇變,李筠壓力驟增,這時他有些慌了,他一邊命令潞州的長子李守節加強警戒,一定要守住老巢。一邊自己更加小心謹慎。他的應對辦法就是收縮兵力,時刻戒備。

就這樣,太行山就在他的眼前,可是這座山的意義乃至形狀都與以前不一樣了,再不要提什麽捷足先登,順勢而下奪取黃河掌控開封,眼前的這座高山,是上天恩賜與他,讓他守住眼前的戰果,保存實力的最佳天險。

這正是趙匡胤希望他做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趙匡胤已經打出了當時手裏所有的底牌。並且他本人也於公元960年5月21日率禁軍從開封出發,24日到達滎陽,急速渡過黃河,直撲巍峨險峻的太行山。

出開封前,趙匡胤已經作了最壞的打算,他悄悄地把弟弟趙光義叫過來,小聲吩咐——“是行也,朕勝,自不待言,如不利,則使趙普分兵守河陽,別作一家計較。”

請仔細分析這些話裏的內蘊,為什麽要說“如不利,則使趙普分兵守河陽……”?為什麽不是趙匡胤本人來下令如何應對?因為趙匡胤已經決心與李筠決一死戰,不勝即死,絕無二志!而且他非常清楚,自己家裏的人都太嫩了,連最年長的二弟光義都挑不起大梁,真要到了那一步,都得倚仗趙普來支撐危局才行……就這樣,趙匡胤率領大軍,不顧一切沖上了太行山!

史稱“山路險峻多石,帝先於馬上負數石,將士因爭負之,即日平為大道”,全軍迅速翻越巍巍太行,出乎潞州軍意料之外,突然出現在澤州城下。

戰局至此,李筠已經徹底失敗了,他唯一的機會已經在他稍微猶豫的時候從他的指縫中迅速溜走。而且他沒有料到,趙匡胤敢在剛剛建國,人心未定的時候就遠離國都,禦駕親征。這嚴重打擊了潞州軍的士氣,隨後在澤州城南爆發的第一場主力決戰中,李筠近三萬人的大軍被石守信、高懷德所部擊潰,李筠狼狽逃回澤州城,回城之後才知道,這一仗下來他還是有所收獲的。

北漢派來的監軍盧贊,還有北漢的河陽節度使範守圖,連同那幾千個老弱病殘的北漢兵都被宋朝的軍隊給哢嚓了。唉,累贅都死了,應該高興啊,可是直到這時,李筠才能體會出劉鈞還有那些北漢的朋友們對他是真心實意的。你看,人家為了他,把命都搭上了,這樣的誠意難道還不夠嗎?

就算是為了這些為他而死的朋友們,他也得繼續戰鬥,絕不投降!

於是趙匡胤帶著全國大半軍隊在澤州城外日夜圍攻,操練了近半個月,可還是攻不進去。這時候新的問題就出現了,時間,要命的時候開始對趙匡胤不利。全國各地的大小節度使,尤其是南邊揚州的李重進,都在盯著澤州城,都在蠢蠢欲動,而趙匡胤的籌碼都壓在了李筠這裏,其他的地方都是空的!

也就是說,現在已經不是能不能抓住李筠的問題,而是李筠能不能拖著趙匡胤一起下地獄的問題。

局勢要求趙匡胤就算是拿他本人拿牙去咬,也得馬上把澤州城的城墻啃破。於是皇帝下旨重賞三軍,不惜一切代價攻進澤州城!

這時候趙匡胤的老班底站了出來,殿前司控鶴左廂都指揮使馬全義(當年趙匡胤受柴榮的命令召集天下壯士擴建禁軍,殿前司諸班中有散員、散指揮使、內殿直、散都頭、鐵騎、控鶴之名號。馬全義是控鶴班中的一部分)率幾十個敢死軍冒著箭雨仰攻澤州城頭。史稱“箭如雨下,飛矢貫臂,而全義拔鏃進戰,”終於攻上了澤州城頭。

澤州城終於被攻破了……人人長出了一口氣,可是誰也沒有料到,就在城將破未破,場面最亂最危險的時候,皇帝本人竟然一躍而起,跟著敢死隊第一時間沖了進去。

沒有人能夠體會到當時趙匡胤的心情,親歷殺場十余年,從來沒有這樣驚心動魄過!往日為別人賣命,就算戰死了,也知道自己的妻兒家小有人照料,可是這時貴為天子,失敗了就求為匹夫而不可得……那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怎一個屈辱了得?

而這也正是李筠的想法,城破之後,迎接趙匡胤的是一團熊熊大火,李筠像當年的李守貞那樣,投身火海,絕不偷生。這時候,相信沒有人會再挑剔他生前的種種不智之舉了,無論如何,他敢做敢當,給自己的行為買了單。

火海映紅了勝利者的笑臉,這是趙匡胤登極之後的第一個勝利,同時,千裏之外遠在揚州的李重進的命運,也隨著這團大火被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