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隕落的太陽(第3/8頁)

我們也有船!後周新建成的水軍揚帆就追,柴榮本人更親自策馬疾馳,史書記載,“帝自率親騎沿淮北岸追賊。及晡,馳二百余裏。”晡,申時也,下午三至五點,也就是說,柴榮親自乘馬追敵,奔馳了一整天,追擊了一百公裏!

皇帝當先,人人奮勇,只此一天,在淮河南北兩岸及水路上,南唐軍戰死、淹死和投降的將近……四萬!

只區區兩天的時間,南唐人準備了近一年的壽州援軍就徹底覆滅了。

壽州絕望了,劉仁贍在城頭上親眼目睹了本國軍隊的土崩瓦解。他明白,他苦心經營,死守待援的壽州再也守不住了。傷痛絕望,讓一直強自支撐的劉仁贍突然崩潰,他中風了,一下子昏倒,就此人事不知。他的同僚們再沒有他的勇氣和堅貞,他被卑劣地出賣了。在他昏迷不醒時,由監軍周廷構、營田副使孫羽等人聯合以他的名義起草了降書,開城投降。

可憐昏迷不醒的劉仁贍被人擔到了柴榮的面前,柴榮立即對他大加撫慰,並當眾封他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天平軍節度使,如此高官厚祿,對他人真是可望而不可即了,但是對劉仁贍而言,這是尊敬,還是對他的汙辱?史書記載,劉仁贍自從昏迷,就再也沒能醒來,他沒有接受柴榮的“好意”,就此死去了。

但不管怎樣,隨著壽州城的陷落,南唐在江北的門戶被徹底打開了,中原的版圖已經被重新規劃。

但是誰也沒有料到,柴榮突然間退兵了。面對南唐大開的門戶,他千辛萬苦用無數條人命換來的機遇被他說扔就扔了。

2月17日出兵,4月中旬柴榮就回到了開封。

這一切讓人費解,讓後周所有人扼腕!但是柴榮卻心知肚明,他必須得回來了,不然他的後院就會突然著火。因為李璟,因為渤海海峽,因為契丹。

李璟顯示出了柴榮所不及的高級政治手腕,面對強大的後周,他把自己當做了劉備,那麽孫權在哪裏?這世上還敢對柴榮說不的人在哪裏?別急,人還是有的,只是太遠。而且隔著整個的後周國土。不過老天從來都不會一點活路都不給人留下,它早就給此時的李璟還有後來的趙佶配備了一個極其隱蔽的外交聯系通道——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海峽。

南唐人用他們先進的航海技術,輕而易舉地突破了後周人的封鎖,與契丹更與北漢達成了共識——柴榮已經變成了曹操,我們大家必須得聯合起來才能生存!

於是柴榮只好忍痛放棄剛剛到手的希望,馬上後撤返回自家後院去砌墻。這時候,南唐一方開始舉國慶幸了,終於逃過這一劫了……看來後周也不是不可抵禦的,而他們的國王還是很有辦法的!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贏得了外交勝利的南唐國王李璟此時非常的痛苦,極端地懊悔,他忘了父親李昪臨死前對他說的話,這些年來他的所作所為全都錯了!

李昪,南唐開國烈祖皇帝,說起他,話可就長了。首先,如果此人不死,柴榮能不能或者敢不敢向南發展都不好說。史有定論,李昪在五代十一國裏的皇帝排行榜裏可以遠遠地排在郭威、劉知遠以及李存勗或者大終結者朱溫先生的前面,可以數二,也可以數一。

當然,之所以要數二,就是因為後來有了柴榮。但是李昪比柴榮還要高明或者更加艱難的地方,就是他幾乎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不像柴榮那樣,雖然沒有人望卻還可以接過養父郭威的班。

李昪本是個無依無靠,在戰爭中失去父母的孤兒,只能進廟當小和尚勉強度命維持不死(和後來的朱元璋挺像的,不過朱元璋出家時已經十八歲了,李昪慘遭離亂時不過才六歲而已!)那時南唐的地盤還叫“吳”,國王是大名鼎鼎的後吳武帝楊行密。楊行密攻下了濠州,擄走了一個意外獲得的戰利品,就是這個小名叫彭奴的小和尚。彭奴長得非常漂亮,一雙可愛的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看著手握屠刀的楊行密,讓他再也下不去手。不僅如此,還收了彭奴做養子。

可是楊行密的兒子們似乎有什麽預感一樣,看見彭奴就討厭(歷史證明,這些孩子真的應該當時就殺了彭奴,那樣他們就不會有後來的落寞結果了。注意,是落寞,而不是悲慘)。沒辦法,楊行密把彭奴交給了手下大將徐溫,這孩子又做了徐溫的養子。從些改名換姓,叫做徐知誥。

以後的事簡短地說,就是徐知誥長大成人,先是幫助自己的養父徐溫奪得後吳的軍政大權,然後在徐溫死後,把徐溫的子孫也排擠到了一邊,自己身登大寶。從此改元換號,恢復自己“李”這個榮耀了二三百年的光輝姓氏,而且不管死人願不願意,他聲稱自己是天可汗李世民的兒子吳王李恪的十世孫,重新定國號為“唐”。給自己改名叫李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