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個員工是怎樣折磨自己老板的(第3/9頁)

身為亂世高官的王峻,走的正是李鴻章的路子。他身為後周郭威以下第一人,寧鳴而死絕不默然苟活,在後周開國初期馬上就經受的巨大考驗裏,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讓自己的威望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從而讓所有人包括郭威都對他禮讓三分,但是他與郭威的差距也馬上就顯露了出來,並由此走向了滅亡。

他把自己是誰,是怎樣一路走來的給忘了。

他沒有掌握住權力的最基礎點,他不懂得所謂權術其實至為簡單,那就是人與人打交道的藝術。他以為站在權力之巔的不再是人而是神,可歷史早已無數次地證明,有人之所以能走上神壇,就是因為他了解了人從而滿足了人;而之所以後來又掉下了神壇,變得什麽也不是,也正是因為他真的變成“神”了,不再去理會人的所思所想。

郭威、柴榮、趙匡胤,他們就什麽時候都知道自己是誰,記得自己是怎樣一路走來的,從而做出來的事情都是人應該做的。

所以他們才能成功。

後周建國之初,所面臨的第一次重大考驗來自政治欺詐受害者劉崇。劉赟被殺、郭威稱帝終於讓劉崇知道自己被非常不仁道地騙了,他的反應是馬上把自己在政治地位上與郭威拉成了平級,絕不吃虧——不當太上皇了,我也要當皇帝!

他決不承認後周這個“偽”王國的存在,他仍然尊崇延續著漢的國號,只是歷史比較無情,為了把他和其兄長劉知遠的“後漢”區分開,稱其為“北漢”。

劉崇的北漢先天不足,以他的老根據地太原為中心,只有區區十二州的土地。這個面積做節度使是太大了,作為一個皇帝就小得讓人頭皮發麻。面對龐大的後周,劉崇意識到了和當年石敬瑭一樣的危機,怎麽辦?仿徨無計的劉崇走上了和石敬瑭一樣的老路。

契丹,還是契丹,只能是契丹。只是這時的契丹已經改名稱為“遼”。

劉崇給現任的遼國皇帝耶律述律寫信,要求支援,開出的條件相當優厚,他答應以前後晉石敬瑭怎麽做他就怎麽做,絕不含糊。耶律述律一聽大喜,這真是喜從天降,又有兒子送上門來了。卻沒想到劉崇在這方面非常執著地表達了自尊,別的什麽都能答應,就這一條,堅決不行!

他給遼國皇帝寫信,鄭重其事,非常嚴肅認真地寫道——“……侄皇帝致書於叔天授皇帝……”

天下所有的人都給我睜大眼睛看清楚嘍,我劉崇絕不是人盡可爹的,絕不像石敬瑭那樣不要臉,我只是認了個叔叔而已,你們都別想歪了……

就這樣,在郭威稱帝當年的10月,遼國派彰國節度使蕭禹厥率五萬遼兵南下來到河東,劉崇加派兩萬人馬與之一起南下,兵鋒直指晉州,口號是盡此一役殲滅後周!

北周這邊做出的反應是皇帝郭威坐鎮國都,由宰相兼樞密使王峻率兵迎敵。

這已經是當時最好的攻守調派了,於是後周的每一個人都在深秋10月寒風陣陣的西北大地上,焦急忐忑地等待著王峻和北漢、遼國聯軍交鋒的結果。但是讓人極度不安的是,時間過去了整整兩個月,已經進入了深冬,王峻卻依然沒有到達戰場!

也就是說晉州城已經獨自承受北漢與遼國聯軍的攻擊,孤守無援了近兩個月!

那麽王峻都在做什麽呢?他居然帶著後周所有的後援部隊,非常悠閑自在地駐紮在絳州,置身事外,遠離戰場。如果問起原因,他一點都不含糊,直接說自己的軍隊中既沒有流行瘟疫,也沒有什麽人阻礙他的軍令,一切都非常正常。他之所以不到戰場,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不想去。

這到底是怎麽了?如此詭異反常,讓郭威都沉不住氣了,他不得已派人去問王峻出了什麽事,明白地告訴王峻,實在不行就換人,看來自己的事得自己辦,由他郭威禦駕親征好了。

直到這時,一直表現得無動於衷的王峻才把身邊的人都屏退,單獨對使者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請轉告陛下,我一直在等著一個戰機。我不想帶著我的生力軍第一時間趕到戰場,因為那時候北漢人和遼國人也都是生力軍,勢必會變成了硬碰硬地死拼,一點好處都沒有。

別忘了這是我們的地盤,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晉州城非常堅固,一時半會絕對不會被攻破,而且現在是深冬,利守不利攻,再加上我遲遲不到,城裏的人絕了外援的盼頭,只能靠自己才能活命,這就更加強了防禦的力量。他們多堅守一天,就多消耗了敵方的一分銳氣,彼消我漲,等著再過些日子,天再冷些,就是我出擊的時候。那時候別說是不成氣候的北漢人,就是遼國人我也要他們匹馬不得還鄉!

至於陛下說想親征,我看還是免了吧。我國初立,四方的藩鎮還沒有真正地收服,尤其是那個慕容彥超,一直在蠢蠢欲動,如果陛下親征,第二天就會有人乘虛沖進都城,到那時候腹背受敵,就什麽都完蛋了!